林薄满清听,对此发遐心
出处:《暑夜感言四首 其三》
清末民国初 · 曹家达
落日下层阜,夕气交庭阴。
孤蝉鸣树閒,三叹有遗音。
岂不负高洁,常恐风露侵。
林薄满清听,对此发遐心。
戛然息群籁,空山深复深。
孤蝉鸣树閒,三叹有遗音。
岂不负高洁,常恐风露侵。
林薄满清听,对此发遐心。
戛然息群籁,空山深复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夜晚的静谧与深沉。诗人通过落日、庭阴、孤蝉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洒在低矮的山丘上,与庭院的阴影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自然与人工环境相融合的画面。孤蝉的鸣叫,虽然孤独却充满了生命的韵律,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流转和时光的流逝。
“岂不负高洁,常恐风露侵”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以及对外界环境可能带来的侵蚀的担忧。在这样的环境下,诗人似乎找到了心灵的寄托,林间的清音成为了他思绪的延伸,引发了他对远方的遐想。
“戛然息群籁,空山深复深”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寂静与深远的感觉。群籁俱寂,只有空山中回荡着悠长的声音,加深了夜晚的静谧与神秘感。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体现了清末近现代初时期文人对于自然与自我关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