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方何处止,求相本来空
出处:《挽空无相四首》
元末明初 · 蓝仁
二十三年别,头颅故不同。
游方何处止,求相本来空。
法海龙应化,尘樊鹤在笼。
三生石上月,谁问牧牛童。
游方何处止,求相本来空。
法海龙应化,尘樊鹤在笼。
三生石上月,谁问牧牛童。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蓝仁的诗《挽空无相四首(其三)》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首句“二十三年别”传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已久,时间的流逝使得彼此境况大变的感慨。"头颅故不同"暗示了世事沧桑,人事变迁,连面貌都可能有所改变。
接下来,“游方何处止,求相本来空”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寻求真理的虚无,诗人感叹人生如行云流水,不知何处是归宿,而寻找本真的面目又似乎空幻无凭。
“法海龙应化,尘樊鹤在笼”运用象征手法,将佛法中的变化和尘世束缚比喻为龙的化身和鹤被囚笼,表达了对超脱世俗束缚的向往。
最后,“三生石上月,谁问牧牛童”以月光洒在三生石上的画面收尾,寓意永恒不变的只有自然,而人间的悲欢离合、世事变迁无人能知,尤其是那个曾经的牧童,他的命运和疑问已成遥远的记忆。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元末明初文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