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似水去若此,渐觉霜花白上头
出处:《自题小照遣怀》
清 · 觉灯
昔为行脚客,负笈辞故乡。
三参海门国,一度莲花洋。
莲花洋接光熙顶,去寻梅福烧丹井。
绿摇海水与天浮,一洗年来诗梦冷。
携筇复向双峰来,楼阁不劳弹指开。
夜有鱼龙妒高卧,洪涛激石如奔雷。
我住焦岩今五载,杨岐事有几人解。
江头孤月此心明,苍狗白衣时见改。
远公净业与谁修,空山独立愁复愁。
流光似水去若此,渐觉霜花白上头。
三参海门国,一度莲花洋。
莲花洋接光熙顶,去寻梅福烧丹井。
绿摇海水与天浮,一洗年来诗梦冷。
携筇复向双峰来,楼阁不劳弹指开。
夜有鱼龙妒高卧,洪涛激石如奔雷。
我住焦岩今五载,杨岐事有几人解。
江头孤月此心明,苍狗白衣时见改。
远公净业与谁修,空山独立愁复愁。
流光似水去若此,渐觉霜花白上头。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觉灯的《自题小照遣怀》描绘了诗人过去的游历和如今的感慨。首句“昔为行脚客,负笈辞故乡”表达了诗人早年的游学经历,背负书籍离开家乡。接下来的诗句“三参海门国,一度莲花洋”,通过“海门国”和“莲花洋”的地名,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广阔视野。
“莲花洋接光熙顶,去寻梅福烧丹井”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旅程中的神秘与向往,暗示着对道教隐逸生活的追求。诗人感叹“绿摇海水与天浮,一洗年来诗梦冷”,表达出旅途中的清新感受以及对过去诗歌创作灵感的失落。
进入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抒发了内心的孤独与思考:“携筇复向双峰来,楼阁不劳弹指开”,形象地写出了在山中行走的场景,暗示着修行生活的不易。“夜有鱼龙妒高卧,洪涛激石如奔雷”则以自然景象烘托出诗人超脱尘世的志向。
“我住焦岩今五载,杨岐事有几人解”表达了诗人长期隐居的寂寥,以及对世人理解自己选择的疑问。最后,“江头孤月此心明,苍狗白衣时见改”以月夜和云彩的变化,寓言人生的无常,而“远公净业与谁修,空山独立愁复愁”则直接表达了内心的孤寂与修行的困惑。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丰富,体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反思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具有浓厚的禅意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