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地僻少通车,僧舍楼高屡闻磬
出处:《题吴廷端太守山水障》
明 · 程敏政
苍山突起浮云中,湖光百顷磨青铜。
底须饱看卧游录,入眼已觉红尘空。
何人卜筑依山住,一任飞云挂庭树。
下瞰澄江小作亭,正据溪山最佳处。
柴扉昼掩呼未开,石墙夜雨生莓苔。
门前有客问奇字,短棹自携春酒来。
对岸溪桥大於凳,寒潮渐啮沙头径。
农家地僻少通车,僧舍楼高屡闻磬。
村舂有粟爨有薪,忘机鱼鸟相情亲。
山林岂博钟鼎贵,优游最爱渔樵人。
竹鹤老翁今已矣,半幅生绡映窗几。
风致公然似歙西,归兴萧萧隔千里。
练水屏山今所无,故乡之乐不可孤。
相期岁晚结新社,饱玩天开真画图。
底须饱看卧游录,入眼已觉红尘空。
何人卜筑依山住,一任飞云挂庭树。
下瞰澄江小作亭,正据溪山最佳处。
柴扉昼掩呼未开,石墙夜雨生莓苔。
门前有客问奇字,短棹自携春酒来。
对岸溪桥大於凳,寒潮渐啮沙头径。
农家地僻少通车,僧舍楼高屡闻磬。
村舂有粟爨有薪,忘机鱼鸟相情亲。
山林岂博钟鼎贵,优游最爱渔樵人。
竹鹤老翁今已矣,半幅生绡映窗几。
风致公然似歙西,归兴萧萧隔千里。
练水屏山今所无,故乡之乐不可孤。
相期岁晚结新社,饱玩天开真画图。
鉴赏
这首明代程敏政的《题吴廷端太守山水障》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展现出宁静而淡泊的隐逸生活。首句“苍山突起浮云中”,以山势陡峭、浮云缭绕的景象开篇,富有动态感。接着,“湖光百顷磨青铜”形容湖面如镜,倒映着山色,犹如青铜铸就,静谧而深邃。
诗人感叹道:“底须饱看卧游录,入眼已觉红尘空。”他沉醉于眼前的美景,仿佛能借此远离尘世的纷扰,心灵得到净化。接下来,诗人赞美主人择山而居的智慧,以及简朴的生活方式,“何人卜筑依山住,一任飞云挂庭树”,流露出对自然与简朴生活的向往。
“柴扉昼掩呼未开,石墙夜雨生莓苔”描绘了门庭的清幽,白天简朴的门扉紧闭,夜晚石墙上的青苔见证着岁月的痕迹。诗人与村民的交往也显得亲切而质朴,“门前有客问奇字,短棹自携春酒来”,体现了人情的淳厚。
后半部分,诗人描述了溪流、桥梁、农家和僧舍,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祥和。他感慨“山林岂博钟鼎贵,优游最爱渔樵人”,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深深喜爱,以及对富贵生活的淡然态度。
最后,诗人提到竹鹤老翁的离去,但他的风骨犹在,透过窗户映照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练水屏山今所无,故乡之乐不可孤”表达了对故乡山水的深深眷恋,期待与朋友共赏这幅“真画图”。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水之美,寓含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深情,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和生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