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旃檀彫断终非相,薝卜芬芳漫散花全文

旃檀彫断终非相,薝卜芬芳漫散花

宋 · 沈辽
七尺潜虬出海污,久同病士御三车。
旃檀彫断终非相,薝卜芬芳漫散花
绝是离非参妙用,穿云涉水伴生涯。
东林大士还知否,止此无言是作家。

鉴赏

这首诗以沉香拄杖为引子,寓含深刻的人生哲理与修行智慧。诗人沈辽以“七尺潜虬出海污”开篇,以“潜虬”比喻自己的心灵,虽身处世俗的污浊之中,却能保持高洁与坚韧,如同深藏于海中的巨龙,不为外界所扰。

“久同病士御三车”一句,借“病士”自比,暗示自己在尘世中如同患病之人,需借助“三车”——即佛法中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来渡过人生的苦难,寻求内心的解脱。

“旃檀彫断终非相,薝卜芬芳漫散花”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对佛法的理解。旃檀(佛像)虽被雕刻得精美绝伦,但终究不是真正的佛性;薝卜(佛花)虽散发香气,却也只是外在的表象。这两句强调了内在精神的追求远胜于外在形式的装饰。

“绝是离非参妙用,穿云涉水伴生涯”则表达了诗人对修行过程的理解。真正的修行在于超越是非的束缚,体悟佛法的微妙之处,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无论是穿越云雾还是跋涉山水,都是修行的一部分。

最后,“东林大士还知否,止此无言是作家”一句,以东林大士(指唐代高僧道宣)为例,表明诗人认为真正的修行者无需言语,其行为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不仅是对东林大士的尊敬,也是对自己修行境界的自信与肯定。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独到见解和对修行生活的深刻感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