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难阻金人过,远道休论铁马期
出处:《上元前再题南庄壁二首 其一》
宋 · 晁说之
苍皇徒步子孙随,倒邑空城失所之。
十日不通京国信,一灯谁忆上元时。
大河难阻金人过,远道休论铁马期。
弭难九州宜祭鼎,庆云翔鹤误声诗。
十日不通京国信,一灯谁忆上元时。
大河难阻金人过,远道休论铁马期。
弭难九州宜祭鼎,庆云翔鹤误声诗。
注释
苍皇:慌乱。徒步:步行。
子孙:后代。
倒邑:倾覆的城市。
失所:无家可归。
京国:京城。
信:消息。
上元时:元宵节。
大河:黄河。
金人:指金朝侵略者。
铁马:骑兵。
期:期待。
弭难:平息灾难。
九州:全国。
祭鼎:祭祀神鼎。
庆云:吉祥的云彩。
误声诗:在诗中引起哀伤的情绪。
翻译
仓皇之中,徒步带着子孙们逃亡,城市倾覆,人们流离失所。十天没有京城的消息传来,孤灯下又有谁还记得元宵节的欢乐时光。
黄河也无法阻挡金人的入侵,不必再期待铁骑的援助。
为了平息战乱,全国应当共祭神鼎,吉祥的云彩和飞翔的白鹤误入诗中,带来哀伤的气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乱中百姓流离失所的场景。"苍皇徒步子孙随",形象地刻画了人们在慌乱中带着家人徒步逃亡的悲惨画面。"倒邑空城失所之",进一步强调了家园被毁、无处安身的凄凉境况。
"十日不通京国信",表达了战事严重到连朝廷的消息都无法传递,人们生活在与世隔绝的恐慌中。"一灯谁忆上元时",以元宵节的灯火反衬出此时的孤寂和对往昔和平欢乐的怀念。
"大河难阻金人过",揭示了敌人的强大和局势的严峻,即使天堑黄河也无法阻挡侵略者的步伐。"远道休论铁马期",暗示了抵抗的无力和对未来的悲观。
最后两句"弭难九州宜祭鼎,庆云翔鹤误声诗",诗人寓言性地提出,要解决眼前的灾难,全国上下应团结一心,共渡难关,而不是沉溺于诗歌中的虚幻希望。整首诗情感深沉,反映了战乱时期人民生活的困苦和对和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