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日今还得,朝辉耀扶桑
厥初赤子心,悬象并穹苍。
无端过浮云,暂掩本灵光。
努力事拂拭,依然露元阳。
理欲判危微,规矩成员方。
尘埃去弗来,真气泄针芒。
日新又日新,其何用不臧。
性非犹杞柳,仁义宁贼戕。
无为彼教惑,吾道掷秕糠。
大哉羲孔易,洗心密退藏。
不效浅薄子,争斗群卉芳。
天地人鼎立,至大而至刚。
欲仁斯仁至,安所置彷徨。
南方文学古,东林岁月长。
继往开来兹,平步履康庄。
念我踰五十,惭愧闇然章。
从前所萦萦,不脱名利场。
何当一奋跃,藩决失羸羊。
日知其所无,月能幸无忘。
果能此道矣,虽柔而必强。
浩渺重溟波,一苇自堪航。
流光不相贷,迅速转无常。
朝闻夕死可,仁者寿不亡。
若不及时敏,老至空悲伤。
中行未易几,必也狷与狂。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顾允成在万历甲辰秋时,为东林书院落成所作,步杨龟山先生“此日不再得”之韵。全诗以“日”为线索,寓意深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道德修养、仁义之道的追求。
诗开篇“此日今还得,朝辉耀扶桑”,描绘了朝阳初升,光芒照耀东方的景象,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接着“厥初赤子心,悬象并穹苍”,通过比喻,表达出人的初心如同宇宙星辰般广阔,应保持纯净与高远。
“无端过浮云,暂掩本灵光”,指出外界的干扰和诱惑可能遮蔽内心的光明,强调了自我反省和坚守本心的重要性。“理欲判危微,规矩成员方”,阐述了理性和欲望之间的平衡,以及遵循正道的重要性。
“尘埃去弗来,真气泄针芒”,警示人们要清除杂念,保持内心的纯净,避免被外界影响。“日新又日新,其何用不臧”,鼓励不断进步和自我完善,追求卓越。
“性非犹杞柳,仁义宁贼戕”,强调人性的本质不应受到损害,仁义之道是人类社会的基石。“无为彼教惑,吾道掷秕糠”,批评错误的教条和观念,坚持正确的道德准则。
“大哉羲孔易,洗心密退藏”,引用《易经》中的智慧,强调内心的净化和深邃。“不效浅薄子,争斗群卉芳”,反对急功近利、争名夺利的生活态度,提倡和谐共处。
“天地人鼎立,至大而至刚”,表达了天地人三才并立,共同支撑宇宙的宏大理念。“欲仁斯仁至,安所置彷徨”,强调追求仁德,内心自然会达到仁德的状态,无需犹豫。
“南方文学古,东林岁月长”,赞美东林书院的历史悠久和文化传承。“继往开来兹,平步履康庄”,展望未来,强调继承传统的同时开拓创新,迈向更加光明的道路。
“念我踰五十,惭愧闇然章”,诗人自省年岁已高,内心充满愧疚。“从前所萦萦,不脱名利场”,反思过去过于执着于名利,未能完全摆脱世俗的束缚。“何当一奋跃,藩决失羸羊”,表达了希望改变现状,摆脱束缚的决心。
“日知其所无,月能幸无忘”,鼓励每日学习新知识,不忘旧知。“果能此道矣,虽柔而必强”,坚信只要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即使外表柔弱,内心也会变得强大。
“浩渺重溟波,一苇自堪航”,比喻面对广阔的未知世界,即使是一叶扁舟也能勇敢前行。“流光不相贷,迅速转无常”,提醒时间宝贵,不可虚度。
“朝闻夕死可,仁者寿不亡”,引用孔子的话,强调及时行善,仁爱之人将永存。“若不及时敏,老至空悲伤”,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及时行动。
“中行未易几,必也狷与狂”,最后两句表达了在追求道德修养的过程中,既要保持中庸之道,又要敢于坚持原则,不随波逐流。
整首诗情感丰富,寓意深远,不仅展现了对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视,也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