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琴夜对松间月,一锡朝经海上峰
出处:《东林别意送善琴无幻上人》
明 · 陈煇
冶城秋尽此相逢,远别惊心思万重。
细雨扁舟闻梵语,空山落叶寄行踪。
孤琴夜对松间月,一锡朝经海上峰。
莫向西江閒洗钵,恐教风雨起鱼龙。
细雨扁舟闻梵语,空山落叶寄行踪。
孤琴夜对松间月,一锡朝经海上峰。
莫向西江閒洗钵,恐教风雨起鱼龙。
鉴赏
这首明代陈煇所作的《东林别意送善琴无幻上人》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送别场景中的情感与景致,充满了禅意和哲理。
首联“冶城秋尽此相逢,远别惊心思万重”,开篇即点出送别的地点与时节,秋末冬初的冶城,是两人相遇的地方,而即将的离别,让人心生万千思绪,既有不舍之情,也有对未来的忧虑。
颔联“细雨扁舟闻梵语,空山落叶寄行踪”,通过雨、舟、梵语、山、叶等自然元素,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悲凉的氛围。细雨中,扁舟缓缓前行,梵音在耳边回响,仿佛是心灵的慰藉;空山之中,落叶随风飘落,象征着行人的足迹,也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颈联“孤琴夜对松间月,一锡朝经海上峰”,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意境。夜晚,孤琴伴着松间明月,琴声悠扬,似乎在诉说着离别的哀愁;清晨,僧人手持锡杖,朝向海上高峰诵经,既表现了修行者的坚定与超脱,也寓意着对远方的向往与追求。
尾联“莫向西江閒洗钵,恐教风雨起鱼龙”,以形象的语言表达了对友人的劝诫与祝福。不要轻易地在西江边闲散地洗钵,因为那样可能会招致风雨,引起鱼龙的骚动,暗含了对朋友未来旅途的担忧,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平安归来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离别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禅意,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