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旆晓霞穿化日,文章秋月映华星
出处:《次元复初韵送虞伯生代祠江渎二首 其一》
元 · 文矩
成均十载宛遗经,未识沙墩长短亭。
旌旆晓霞穿化日,文章秋月映华星。
鸟鸣春昼岷江白,鹘没天低陇树青。
四海车书今混一,摩挲剑阁重镌铭。
旌旆晓霞穿化日,文章秋月映华星。
鸟鸣春昼岷江白,鹘没天低陇树青。
四海车书今混一,摩挲剑阁重镌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文矩在元代送别虞伯生时,对江渎祭祀的深切情感与对国家统一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
首联“成均十载宛遗经,未识沙墩长短亭”以“成均”代指学府,表达了在学府学习十年后,对知识的传承与怀念之情,同时引出对即将前往之地的未知感,暗含离别的不舍。
颔联“旌旆晓霞穿化日,文章秋月映华星”运用了象征手法,将旌旗比作晓霞中的光芒,文章比作秋月下闪耀的星辰,既赞美了虞伯生的文章才华,也寓意其品德如星辰般璀璨,照亮他人。
颈联“鸟鸣春昼岷江白,鹘没天低陇树青”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岷江边鸟儿欢快鸣叫,天空低垂,陇树青翠欲滴,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寓情于景,表达了对虞伯生离去后,未来未知旅程的美好祝愿。
尾联“四海车书今混一,摩挲剑阁重镌铭”则转向对国家统一的感慨,四海之内,文化与车辆(代指交通)都已统一,剑阁作为重要的地理标志,再次被铭记,象征着国家的团结与稳固,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许。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还蕴含了对知识传承、个人才华、自然美景以及国家统一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元代文人的情怀与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