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知有一路,不在白云中
出处:《次韵十九叔父台源》
宋 · 黄庭坚
闻道台源境,锄荒三径通。
人曾梦蚁穴,鹤亦怕鸡笼。
万壑秋声别,千江月体同。
须知有一路,不在白云中。
人曾梦蚁穴,鹤亦怕鸡笼。
万壑秋声别,千江月体同。
须知有一路,不在白云中。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闻道:听说,得知。台源境:台源这个地方。
锄荒:开垦荒地。
蚁穴:比喻自由无拘束的生活。
鹤亦怕鸡笼:形容对束缚的恐惧。
万壑:众多山谷。
千江月:形容月亮映照在许多江河上。
一路:道路,途径。
白云中:象征高远、超脱的地方。
翻译
听说台源这个地方,开辟出一条小径通向田野。人们曾经梦想像蚂蚁一样自由自在,连白鹤也畏惧被鸡笼束缚。
山谷间秋天的声音各有不同,但江河中的月影却共享同一轮明月。
要知道,通往自由的道路并非只在那云雾缭绕的高处。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次韵十九叔父台源》,通过对台源境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想象。首句“闻道台源境,锄荒三径通”表达了听说台源之地,那里有开辟出的小径,暗示着宁静与田园的气息。接下来的“人曾梦蚁穴,鹤亦怕鸡笼”运用了象征手法,寓意人们渴望逃离尘世的束缚,像蚂蚁般自在或如白鹤般不愿受拘束,连鸡笼都让它们感到不安。
“万壑秋声别,千江月体同”描绘了山谷间秋风带来的各种声音,以及月光普照江面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广阔的意境。最后,“须知有一路,不在白云中”点明了诗人追求的并非世俗的仕途,而是内心的清净与自然的归宿,那条路隐藏在白云之外,暗示着超脱尘世的精神之路。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哲理的表达,体现了黄庭坚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深深热爱,以及对心灵自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