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易四坐倾,蹴蹋万马空
连络青云根,点注碧藓封。
补天记女娲,移山诧愚公。
当年偶遗漏,堕此草莽中。
奇礓久沦蛰,化出金仙宫。
老僧惯见之,笑视瓦砾同。
砺角戏乌犍,迸火敲青童。
摩挲问亡恙,千岁今一逢。
堂堂张茂先,扣以蜀井桐。
噌吰振林莽,叱吸万窍风。
澒洞众壑满,吼彻九地通。
狂奔窜幽魅,惊怒拔老龙。
丰山霜露零,彭蠡波浪舂。
一鸣固有待,寸筳那得攻。
水曹笔五色,东序罗笙镛。
辟易四坐倾,蹴蹋万马空。
伟兹抱奇音,伴我窥灵踪。
赋诗乃不如,露草号秋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孙觌在游览钟石寺时,被一块形状如同覆钟的石头所吸引,进而与老僧交谈并赋诗的情景。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石头的奇特形态以及其背后可能蕴含的历史故事。
首句“月斧琢朣胧,团栾覆石钟”以“月斧”比喻时间的雕刻,形象地描绘了这块石头历经岁月的洗礼,形成了如同覆钟般的独特形状。接着,“连络青云根,点注碧藓封”则进一步描述了石头与天空的联系,以及青苔的点缀,赋予了它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补天记女娲,移山诧愚公”两句通过引用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娲补天和愚公移山的故事,暗示了这块石头可能承载着某种神秘的力量或历史意义。接下来,“当年偶遗漏,堕此草莽中”则表达了这块石头原本可能存在于更为显赫的地方,却意外地落脚于荒野之中。
“奇礓久沦蛰,化出金仙宫”将石头比作沉睡的奇珍,经过时间的沉淀,最终化为金仙宫的象征,寓意其非凡的价值与转化的可能性。老僧的出现,不仅增添了故事的神秘色彩,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
诗中通过“砺角戏乌犍,迸火敲青童”等细节描绘了石头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展现出其独特的生命力。而“摩挲问亡恙,千岁今一逢”则表达了诗人对这块石头的亲近感,以及对其千年历史的感慨。
“堂堂张茂先,扣以蜀井桐”引用了张茂先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石头的非凡之处。通过“噌吰振林莽,叱吸万窍风”等夸张的描写,展现了石头所引发的自然现象,仿佛能震动山林,呼风唤雨。
“澒洞众壑满,吼彻九地通”则描绘了石头所激发的宏大气势,仿佛能填满山谷,直达地心深处。最后,“狂奔窜幽魅,惊怒拔老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石头对自然界的震撼力,甚至能够驱使幽灵和老龙。
“丰山霜露零,彭蠡波浪舂”则通过对比丰山的霜露和彭蠡的波浪,进一步强调了石头所引发的自然变化。而“一鸣固有待,寸筳那得攻”则表达了对石头独特魅力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其难以被轻易征服的特性。
“水曹笔五色,东序罗笙镛”通过描绘诗人使用五彩的笔墨和排列的乐器,展现了对石头的颂扬和对艺术创作的热情。最后,“辟易四坐倾,蹴蹋万马空”则通过夸张的手法,形容了诗人作品的影响力,仿佛能够震撼四方,令万马失色。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不仅描绘了石头的奇特之美,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艺术的深刻感悟,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独特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