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叹桃源仙迹杳,杖藜随处武陵津
出处:《夜过白云话别 其四》
宋 · 张镇孙
圣贤今古在吾人,敬义功深德自邻。
莫叹桃源仙迹杳,杖藜随处武陵津。
莫叹桃源仙迹杳,杖藜随处武陵津。
注释
圣贤:指历史上有道德学问的人。敬义:尊重和道义。
德:品德。
邻:亲近。
桃源:虚构的世外桃源。
仙迹:神仙或隐士的踪迹。
杳:渺茫,难以寻觅。
杖藜:手杖藜杖,古人常用的行走工具。
武陵津:武陵江边,这里代指桃花源。
翻译
古今圣贤皆在我心中,尊敬道义的功夫深厚,品德自然与人亲近。不必感叹桃花源的仙踪难觅,手拄藜杖,随时都能在武陵江边找到那份宁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镇孙创作的《夜过白云话别》之四。诗人在此通过对古圣贤和桃源仙迹的提及,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以及对友情深厚的情感。
"圣贤今古在吾人,敬义功深德自邻。" 这两句是对历史上的圣贤之人给予崇高评价,他们的品德和教诲历久弥新,对后世有着重要影响,仿佛与我们同在,精神相通。
"莫叹桃源仙迹杳,杖藜随处武陵津。" 这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桃源是传说中的一个美丽的地方,代表着一种超脱尘世、不问世事的生活状态。而“杖藜随处”意味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找到心灵的栖息之地,这里则以武陵津作为理想居所的象征。
整首诗通过对圣贤与桃源仙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家园和美好友情的深切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