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干有司知,岂顾时人识
出处:《送刘秀才归河内》
宋 · 欧阳修
落日古京门,车马动行色。
河上多悲风,山阳有归客。
朽箧蠹虫篆,遗文摹鸟迹。
言干有司知,岂顾时人识。
山陂岁始寒,霰雪密已积。
还家宁久留,方言事征轭。
河上多悲风,山阳有归客。
朽箧蠹虫篆,遗文摹鸟迹。
言干有司知,岂顾时人识。
山陂岁始寒,霰雪密已积。
还家宁久留,方言事征轭。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落日:夕阳。古京门:古老的城门。
车马:车辆和马匹。
行色:出行的神色或气氛。
河上:河边。
悲风:悲伤的风。
山阳:山的南面。
归客:归乡的人。
朽箧:破旧的箱子。
蠹虫篆:爬满蛀虫的文献。
遗文:遗留的文献。
摹鸟迹:模仿鸟迹的文字。
言干:陈述。
有司:官府。
岂顾:哪里顾及。
时人:世人。
山陂:山间的斜坡。
岁始寒:初冬的寒冷。
霰雪:小冰粒。
密已积:已经密集堆积。
还家:回家。
宁久留:怎能长久停留。
方言:事务。
征轭:肩负重任如同驾车的轭具。
翻译
夕阳映照古老的城门,车马匆匆赶路显行色。河边吹过许多哀伤的风,山阳处有归乡的旅人。
破旧的箱子爬满蛀虫,残存的文献模仿鸟儿的足迹。
想要向官府陈述心声,哪管世人是否理解。
山间的斜坡初现寒意,雪花密集已经堆积。
回家后怎能长久停留,还要为事务戴上轭具奔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送刘秀才归河内》。诗中描绘了夕阳下的古都城门,车马匆匆,渲染出离别时的氛围。诗人借景抒情,提及黄河上的悲凉风和山阳处的归客,暗示友人的离去带走了些许哀伤。接下来,诗人描述了友人携带的破旧书箱,里面的文字模糊不清,如同虫蛀鸟迹,象征着岁月的侵蚀和知识的遗忘。
诗人希望友人能凭借自己的才华引起当权者的关注,尽管可能不被世俗之人理解。随后,他以冬季山陂的寒冷和霰雪的堆积,寓言友人回家路途的艰辛,表达了对友人归乡的关切。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期待,即使友人回家,也不会长久停留,而是会继续追求仕途,承担起责任。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自然景象和生活细节,寄寓了对友人的祝福与期望,展现了欧阳修诗歌的含蓄与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