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作乘时快,遄成失势颠
宋末元初 · 方回
波浪冒原田,群鱼不自全。
返常真足怪,行险绝堪怜。
骤作乘时快,遄成失势颠。
儿童拾鳗鳝,争著柳枝穿。
返常真足怪,行险绝堪怜。
骤作乘时快,遄成失势颠。
儿童拾鳗鳝,争著柳枝穿。
注释
波浪:海浪或水流。冒:涌出。
原田:广阔的田野。
群鱼:众多的鱼。
不自全:无法自保。
返常:回归常态。
真足怪:确实令人惊奇。
行险:冒险。
绝堪怜:非常值得同情。
骤作:突然兴起。
乘时:趁机。
快:畅快。
遄成:迅速形成。
失势:失去优势。
颠:衰落。
儿童:小孩子。
拾:捡拾。
鳗鳝:鳗鱼和鳝鱼。
争著:争先恐后。
柳枝:柳树的枝条。
穿:串起来。
翻译
波浪涌过原野田地,鱼儿们无法保全自己。回归常态实在令人惊奇,冒险行为更是值得同情。
突然间快速兴起让人畅快,但很快衰落就变得可怜。
孩子们捡起鳗鱼鳝鱼,争着用柳条串起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带来的景象。开篇"波浪冒原田,群鱼不自全"写出了洪水来袭,波涛汹涌,连池塘中的鱼儿也无法自保,显露出一片混乱与危急。接着"返常真足怪,行险绝堪怜"则透露了自然界的变异和人类对突发事件的无奈。
诗人通过"骤作乘时快,遄成失势颠"表达了大雨来临之迅速,以及这种突然的变化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最后两句"儿童拾鳗鳝,争著柳枝穿"描绘了一幅在灾难中寻找乐趣的画面,儿童们在洪水中捡拾鱼虀,用柳枝穿插,显示了即便是在困厄之中,生命力也依然旺盛。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灾害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面对突发事件时人类的无助与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