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下三拳?处亲,转怒回瞋作欢喜
天花乱坠黦泥土,野干自谓师子儿。
江河日下失砥柱,慧命不绝如悬丝。
老僧老眼看一过,忍笑不住长歔欷。
休歔欷,眼前所见类如此,澹崖智者独不尔。
手持鈯斧出华林,入门敲出南樵髓。
南樵老人道眼高,识尽龙头与蛇尾。
肋下三拳?处亲,转怒回瞋作欢喜。
相呼相唤别华封,踏上黄山万念空。
九夏安居忙不彻,故山归去卖松风。
松风到处无人买,持赠鹅潭潭上翁。
莫草次,且从容。
酬君一柄锄云镬,耕遍千峰还万峰。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成鹫创作的《送澹崖师归隐华封山》,通过对比大人与小人的行为,以及对自然界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大人之患不识时,小人之患好为师”,以对比手法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大人往往因不识时务而遭受困扰,而小人则因喜好教导他人而自以为是。接着,“天花乱坠黦泥土,野干自谓师子儿”两句,以形象的比喻,描绘了那些自以为是、妄自尊大的人如同天花乱坠,最终却落得一地泥泞,自比为狮子幼崽,却不知狮子的威严与力量。
“江河日下失砥柱,慧命不绝如悬丝”两句,进一步表达了对世事变迁、人心浮躁的感慨,比喻江河失去中流砥柱,智慧的生命之光如同悬挂在空中的细线,随时可能断绝。诗人通过这些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和对真知灼见的渴望。
“老僧老眼看一过,忍笑不住长歔欷”两句,描绘了一位老僧洞察世事后的无奈与感慨,他虽能忍住笑意,但内心却充满了叹息。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是对前文所述现象的总结,也是对诗人自身情感的流露。
接下来的几句,诗人通过“休歔欷”、“眼前所见类如此”等语句,强调了现实世界的普遍性,指出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相似表现。然而,诗人并未就此沉沦,而是转向对智者的赞美:“澹崖智者独不尔”,表达了对智者超脱世俗、坚守自我品质的敬仰。
“手持鈯斧出华林,入门敲出南樵髓”两句,描绘了智者手持工具,勇敢地走出森林,敲击出南樵的精髓,象征着智者通过实际行动,唤醒人们的智慧与良知。这不仅是对智者行为的赞扬,也是对诗人自身追求真理、传播智慧的期许。
“南樵老人道眼高,识尽龙头与蛇尾”两句,进一步强调了智者对于事物本质的深刻洞察,他们能够识别出事物的真伪,如同南樵老人一样,具有高远的智慧和敏锐的观察力。
“肋下三拳?处亲,转怒回瞋作欢喜”两句,通过描述智者与南樵老人之间的互动,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和相互理解,即使在愤怒与不满之后,也能转为欢喜与和谐。
“相呼相唤别华封,踏上黄山万念空”两句,描绘了智者与南樵老人分别后,踏上黄山,心灵得到净化,一切杂念皆空,体现了他们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九夏安居忙不彻,故山归去卖松风”两句,表达了智者在夏季安居,忙碌于生活的同时,不忘回归自然,享受清风拂面的宁静与自在。
“松风到处无人买,持赠鹅潭潭上翁”两句,通过智者将松风赠予鹅潭潭上的老翁,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尊重,也寓意着他希望将这份美好传递给更多人,共同分享生活的喜悦与宁静。
最后,“莫草次,且从容。酬君一柄锄云镬,耕遍千峰还万峰”两句,以轻松幽默的方式结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智者归隐生活的赞赏,同时也鼓励读者保持从容的心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如同智者手中的锄云镬,可以耕种出千峰万峰的美景。
整首诗通过对人物、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