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去县二十里,路平时正春全文

去县二十里,路平时正春

出处:《龟峰精舍
宋 · 李觏
去县二十里,路平时正春
四山唯有石,一寺更无尘。
融结疑天意,经营忆古人。
但知安乐处,何必是金身。

拼音版原文

xiànèrshípíngshízhèngchūn

shānwéiyǒushígèngchén

róngjiétiānjīngláorén

dànzhīānchùshìjīnshēn

注释

去县:离开县城。
二十里:二十里地。
路平:道路平坦。
正春:春季正当时。
四山:四周的山。
唯有石:只有石头。
一寺:一座寺庙。
更无尘:没有尘土。
融结:融合凝聚。
疑天意:怀疑是天意所为。
经营:建造经营。
忆古人:让人想起古人。
但知:只知。
安乐处:安宁快乐的地方。
何必:何必一定。
是金身:是金身佛像。

翻译

离县城二十里的地方,正值春天,道路平直
四周的山峦只有石头,一座寺庙里没有丝毫尘埃
山石融合的样子仿佛天意,建造寺庙让人想起古人
只知道寻找安宁快乐的地方,何必执着于佛像的金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清净与安宁的向往。

“去县二十里,路平时正春”一句,设定了一个远离尘嚣、春意盎然的场景,为后文的情感展开奠定基调。这里的“路平”不仅是地理环境的写实,也象征着诗人心灵的平和。

“四山唯有石,一寺更无尘”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一个空旷幽静的世界。“四山唯有石”,意味着这是一处极其荒凉之地,连植被都难以生长,更不用说其他生命。但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寺”却能保持清净无尘,这里“寺”的存在,不仅是对物质空间的描写,也象征着心灵的洁净与宁静。

“融结疑天意,经营忆古人”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历史的思考。这里的“融结”,可以理解为自然界变化无常的状态,而“疑天意”,则是对这一切不可预知的命运表示一种敬畏之心。“经营忆古人”,则是在这种自然环境中,诗人不禁思索起古人的生活和智慧来。

最后,“但知安乐处,何必是金身”一句,是诗人对于精神追求的一种总结。这里的“金身”,可以理解为佛教中的成就,也可以泛指任何一种超凡脱俗的理想状态。诗人的意思是,只要找到心灵的安乐之所,即使不必追求那些高远的、难以企及的精神成就,也已然足矣。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情感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清净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