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为把一麾,千里从吏役
出处:《和送春诗送陈泽民》
宋 · 吴芾
少年买青春,千金初不惜。
常恐春不留,韶华难再得。
种杏更栽桃,为春添景色。
对酒复当歌,与春亡间隙。
春去或未来,日探春消息。
及至春又归,送春恨无翼。
追随九十日,无日不自适。
胡为把一麾,千里从吏役。
当涂古道院,事简非繁剧。
宴坐对江山,亦足自怡怿。
所叹乏游从,无与共良夕。
陈侯有高标,鸷鸟空累百。
落笔动成篇,端不在促迫。
不意牢落中,乃得此佳客。
人事苦参商,天意有顺逆。
笑言犹未竟,遽尔成乖隔。
虽未唱阳关,别恨已填臆。
此邦固寂寥,颇亦富水石。
方拟出郊坰,共试登山屐。
何事逐春归,不念人相忆。
春事虽已阑,残花尚红白。
且复引离尊,倒此香醪碧。
常恐春不留,韶华难再得。
种杏更栽桃,为春添景色。
对酒复当歌,与春亡间隙。
春去或未来,日探春消息。
及至春又归,送春恨无翼。
追随九十日,无日不自适。
胡为把一麾,千里从吏役。
当涂古道院,事简非繁剧。
宴坐对江山,亦足自怡怿。
所叹乏游从,无与共良夕。
陈侯有高标,鸷鸟空累百。
落笔动成篇,端不在促迫。
不意牢落中,乃得此佳客。
人事苦参商,天意有顺逆。
笑言犹未竟,遽尔成乖隔。
虽未唱阳关,别恨已填臆。
此邦固寂寥,颇亦富水石。
方拟出郊坰,共试登山屐。
何事逐春归,不念人相忆。
春事虽已阑,残花尚红白。
且复引离尊,倒此香醪碧。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青春:指美好的年华。韶华:美好的时光。
种杏:种植杏树。
对酒:饮酒。
乖隔:分离,不合。
阳关:古代送别的歌曲。
寂寥:寂静,冷清。
离尊:酒杯。
翻译
少年不惜千金买青春常常害怕春天不再停留,美好时光难以重来
种植杏树又种桃,为春天增添色彩
饮酒唱歌迎春光,与春共度时光
春去春回不定期,每日探询春的消息
等到春回,遗憾无羽翼送春归
跟随春天九十多日,每日都自得其乐
为何要远离,千里随从官差劳役
当涂古道院,事务简单不繁重
静坐山河间,足以自得其乐
可惜缺少同伴,无人共享良宵
陈侯有高尚品格,像猛禽独自飞翔
下笔即成文章,无需匆忙催促
没想到困厄中,却遇此佳友
人事如阴阳交错,天意有起伏
欢笑尚未尽,突然分离
虽然未唱《阳关曲》,别离之愁已满胸
此地虽寂静,山水资源丰富
原打算外出郊游,共登山水
为何随着春归,不念有人思念
春事虽已结束,残花仍红白点缀
暂且举杯,倾倒这碧绿的美酒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芾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即将逝去的春天的不舍。诗中通过少年为买取青春、种植花果以留住春光等意象,展现出诗人对于生命中的美好时光充满了留恋之情。
在诗的前半部分,诗人提到“常恐春不留”和“追随九十日”,表现了对春天易逝的担忧,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同时,“宴坐对江山,亦足自怡怿”一句,则透露出诗人面对自然之美时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后半部分则转向了对友人的思念和不舍,特别是“所叹乏游从,无与共良夕”和“虽未唱阳关,别恨已填臆”,表达了诗人对于难得的友情和美好时光即将离去的悲凉。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丰富,是一篇融合了对青春、自然、友谊以及时光流逝感慨于一体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