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发已先远,独行将向昏
出处:《昭信淮上》
宋 · 梅尧臣
清淮渺然去,白浪势如奔。
同发已先远,独行将向昏。
洲长宁辨路,夜泊偶依村。
灯火稍觉乱,应闻人语喧。
同发已先远,独行将向昏。
洲长宁辨路,夜泊偶依村。
灯火稍觉乱,应闻人语喧。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清淮:清澈的淮河。渺然:遥远的样子。
去:流去。
白浪:白色的波浪。
势如奔:如同狂奔的马匹。
同发:一同出发。
先远:遥遥领先。
独行:独自前行。
向昏:即将昏暗。
洲长:漫长的小岛。
宁辨:难以辨识。
路:道路。
夜泊:夜晚停船。
偶依:只能依靠。
村:村庄。
灯火:灯光。
稍觉乱:开始显得杂乱。
应闻:隐约听到。
人语喧:人们的说话声喧闹。
翻译
清澈的淮河远远流去,白色的波浪如同狂奔的马匹。一同出发时你已遥遥领先,我独自前行天色即将昏暗。
漫长的小岛难以辨识道路,夜晚停船只能依靠村庄。
微弱的灯光开始显得杂乱,隐约听到人们的说话声喧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昭信淮上》,描绘了诗人独自在淮河上乘船的情景。首句“清淮渺然去”写出了淮河水流清澈而辽阔,船只顺流而下,景象壮丽。次句“白浪势如奔”则通过比喻,形象地展现了河水翻腾、浪花汹涌的动态画面。
“同发已先远”暗示了诗人与同伴已经分道扬镳,孤独感油然而生。“独行将向昏”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独自前行,天色渐暗的氛围。接着,“洲长宁辨路”描述了夜晚在广阔的水洲上难以辨别道路,增加了旅途的迷茫。
“夜泊偶依村”点出诗人不得不在村庄附近停船过夜,透露出寻求庇护的意味。最后两句“灯火稍觉乱,应闻人语喧”,通过远处的灯火和人声,传达出一种生活的气息,虽然孤独,但也有人间烟火的温暖。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迷茫,以及对人间烟火的向往,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