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书劫傍浑应烬,花雨天愁亦懒裁
出处:《寒食后骆君携酌次其所示别作韵答之》
明 · 徐渭
破铛长拾鹊巢柴,忽枉行厨向此开。
笑引醇醪对公瑾,悲生寒食哭之推。
竹书劫傍浑应烬,花雨天愁亦懒裁。
海水海风鹘翼尽,坳堂偷此一浮杯。
笑引醇醪对公瑾,悲生寒食哭之推。
竹书劫傍浑应烬,花雨天愁亦懒裁。
海水海风鹘翼尽,坳堂偷此一浮杯。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徐渭所作的《寒食后骆君携酌次其所示别作韵答之》。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骆君相聚的情景,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
首句“破铛长拾鹊巢柴”,以破旧的锅具和拾来的鹊巢柴为背景,营造出一种简朴而略带荒凉的氛围,预示着聚会的非同寻常。接着,“忽枉行厨向此开”一句,转折点出现,友人的到来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带来了温暖与欢愉。
“笑引醇醪对公瑾,悲生寒食哭之推”两句,运用典故,将友人比作周瑜(公瑾),表达了对友人的敬重与欣赏;同时,“寒食”一词暗示时节,而“哭之推”则暗含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离去的不舍。
“竹书劫傍浑应烬,花雨天愁亦懒裁”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时间流逝的主题,竹书被劫难烧毁,象征历史的遗忘;花雨与天愁,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
最后,“海水海风鹘翼尽,坳堂偷此一浮杯”两句,以大海、风、鹘(鹰)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广阔而孤独的画面,表达了诗人面对广阔世界时的渺小感和对短暂相聚的珍惜。同时,“偷此一浮杯”中的“偷”字,既是对时光易逝的无奈,也蕴含着对当下相聚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温馨与离别的哀愁,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