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发龙江第一程,诸公同济似登瀛
出处:《送白舍人渡江》
明 · 史谨
晓发龙江第一程,诸公同济似登瀛。
海门日上千峰出,桃叶波平一棹轻。
横锁已沈王浚筏,投鞭难阻谢玄兵。
片时喜得东风便,回首钟声隔凤城。
海门日上千峰出,桃叶波平一棹轻。
横锁已沈王浚筏,投鞭难阻谢玄兵。
片时喜得东风便,回首钟声隔凤城。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晓:清晨。龙江:古代地名,可能指黑龙江。
瀛:古代中国对大海的称呼,这里比喻仙境。
海门:江河海口。
桃叶波:以桃叶为名的江面,可能是虚构或典故。
王浚筏:王浚伐吴时使用的巨大木筏,象征强大的军事力量。
谢玄兵:谢玄是东晋将领,此处可能暗示抵抗外敌的力量。
东风:象征有利的时机或援助。
凤城:古代对京城的美称,这里指远离的地方。
翻译
清晨从龙江启程开始第一段旅程,各位同仁如同登临仙境。海门日出,千座山峰如画卷展开,航行在平静的桃花江面,轻舟一叶。
巨大的木筏已沉入海底,像当年王浚伐吴的失败,想凭借武力难以阻挡谢玄的军队。
忽然间,东风助力,形势大好,回首望去,凤城的钟声悠扬,显得遥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行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送别时的情感与意境。开篇“晓发龙江第一程”立即设定了清晨启航的场景,接着“诸公同济似登瀛”则透露了多人共同渡行的盛况,似比喻他们像古代圣人登泰山一样庄重和重要。
接下来的“海门日上千峰出,桃叶波平一棹轻”展示了大自然的壮观景象。海门之日,代表着太阳从东海中升起,照亮了万物;千峰之出,则是山峦在朝阳下逐渐显现。而“桃叶波平一棹轻”则描绘了一种柔和宁静的水面景象,桃叶形状的小船在平静如镜的水面上缓慢移动,给人一种恬淡自得之感。
紧接着,“横锁已沈王浚筏,投鞭难阻谢玄兵”中,横锁和沉没的筏(古代用竹木编织成的渡船)暗示了过去英雄辈出的伟业如今不再,而“投鞭难阻谢玄兵”则是在叙述一场已经发生的战役,谢玄是东晋名将,他曾在淝北之战中大败苻坚,诗人通过这一历史事件,表达了对勇士英勇事迹的怀念和赞扬。
最后,“片时喜得东风便,回首钟声隔凤城”则是诗人的个人情感流露。东风代表着春天的到来,也象征着顺利、吉祥。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表达了对旅途顺畅的喜悦,同时又透露出一丝留恋之情,因为即将与友人分别。凤城钟声,是古代都城洛阳(也称凤城)的钟声,这里象征着故土和往昔岁月的记忆。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送别时的复杂情感,以及对于历史英雄事迹的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