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林红叶惊飞鸟,江上秋风下来早
出处:《四禽图》
明 · 李东阳
碧林红叶惊飞鸟,江上秋风下来早。
雁去鸿辞烟水空,蒹葭落尽芙蓉老。
原头鹡鸰如有知,应怜岁暮得同栖。
枝间戴胜声不住,应忆春园初降时。
山林动物各有托,野雉分明出丛薄。
见说丰年少网罗,低飞不及高飞乐。
雁去鸿辞烟水空,蒹葭落尽芙蓉老。
原头鹡鸰如有知,应怜岁暮得同栖。
枝间戴胜声不住,应忆春园初降时。
山林动物各有托,野雉分明出丛薄。
见说丰年少网罗,低飞不及高飞乐。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李东阳的《四禽图(其三)》描绘了一幅秋日山林的生动画面。首句“碧林红叶惊飞鸟”,以碧绿的树林和火红的叶子衬托出飞鸟的灵动,落叶的季节让鸟儿受惊而飞。接下来,“江上秋风下来早”点明了时间是秋季,江风带着凉意提前来临。
“雁去鸿辞烟水空,蒹葭落尽芙蓉老”两句,通过大雁南飞、鸿雁离去,以及芦苇凋零、芙蓉衰老,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凄清。诗人借景寓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原头鹡鸰如有知,应怜岁暮得同栖”将鹡鸰鸟比作知己,感叹它们在年终之际能相互依偎,暗示人与自然的共鸣。戴胜鸟的鸣叫“枝间戴胜声不住”,唤起人们对春天的美好回忆,与前文形成对比,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最后两句“山林动物各有托,野雉分明出丛薄”描绘了山林中动物们各自找到了避风港,野雉在草丛中显露出身影,反映出大自然的和谐与秩序。结句“见说丰年少网罗,低飞不及高飞乐”则寄寓了诗人对动物们在丰收年份得以安宁生活的期盼,也暗含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景象,寓言深刻,富有哲理,展现了李东阳的诗才和对自然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