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山南山北行人多,争和使君擒虎歌,何处乡村愁政苛
出处:《擒虎行》
明 · 邵宝
一日擒一豹,两日擒两虎。
绣衣使者到荆溪,三日尽知民病苦。
使君诏县令,县令召猎户。
赏格高悬网新补,尽道使君仁且武。
使君谓父老,汝邑昔有周处公。
力与蛟虎争长雄,不知名落三害中。
斩蛟杀虎翻然改行收奇功,今人古人性本同。
彼哉名在丹书欲焚者,能言擒虎自效吾其从。
甲能独当乙并力,所不汝贷有如此溪石。
一鼓再作,声如风雷。
山谷响应林木摧,丑类欲逃安往哉。
一虎复一虎,一豹复一豹,从今日日闻飞报。
君不见山南山北行人多,争和使君擒虎歌,何处乡村愁政苛。
绣衣使者到荆溪,三日尽知民病苦。
使君诏县令,县令召猎户。
赏格高悬网新补,尽道使君仁且武。
使君谓父老,汝邑昔有周处公。
力与蛟虎争长雄,不知名落三害中。
斩蛟杀虎翻然改行收奇功,今人古人性本同。
彼哉名在丹书欲焚者,能言擒虎自效吾其从。
甲能独当乙并力,所不汝贷有如此溪石。
一鼓再作,声如风雷。
山谷响应林木摧,丑类欲逃安往哉。
一虎复一虎,一豹复一豹,从今日日闻飞报。
君不见山南山北行人多,争和使君擒虎歌,何处乡村愁政苛。
鉴赏
这首《擒虎行》是明代诗人邵宝创作的一首描绘官府捕虎为民除害的诗歌。通过生动的叙述,展现了官员邵宝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并采取果断行动,捕杀危害百姓的猛兽,以维护地方安宁的情景。
诗歌开篇以“一日擒一豹,两日擒两虎”起笔,简洁有力地展示了邵宝的果敢行动。接着,“绣衣使者到荆溪,三日尽知民病苦”一句,不仅点明了邵宝的身份和到达地点,也暗示了他深入民间,体恤民情的决心。随后,邵宝通过与县令、猎户的合作,展示了他治理地方的策略和方法,强调了赏罚分明的重要性。
“使君谓父老,汝邑昔有周处公。力与蛟虎争长雄,不知名落三害中。”这一段将邵宝与古代英雄周处相提并论,表达了他对邵宝治理能力的高度评价。通过讲述周处与蛟龙、猛虎斗争的故事,进一步强化了邵宝为民除害的决心和勇气。
“今人古人性本同。彼哉名在丹书欲焚者,能言擒虎自效吾其从。”邵宝在此强调了人性的普遍性,鼓励那些有名望却不愿为民众服务的人,应当像他一样,勇于承担责任,为民除害。
最后,“一鼓再作,声如风雷。山谷响应林木摧,丑类欲逃安往哉。”描绘了邵宝组织的捕虎行动的壮观场面,展现了其行动的威力和效果。通过“一虎复一虎,一豹复一豹”的反复出现,强调了邵宝持续不懈的努力和成果。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邵宝作为地方官员,不仅有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更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责任感,为后世留下了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