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三歌兮歌声咽,魂招不来泪流血
出处:《浮丘道人招魂歌 其三》
宋末元初 · 汪元量
有弟有弟隔风雪,音信不通雁飞绝。
独处空庐坐缧绁,短衣冻指不能结。
天生男儿硬如铁,白刃飞空肢体裂。
此时与汝成永诀,汝于何处收兄骨。
呜呼三歌兮歌声咽,魂招不来泪流血。
独处空庐坐缧绁,短衣冻指不能结。
天生男儿硬如铁,白刃飞空肢体裂。
此时与汝成永诀,汝于何处收兄骨。
呜呼三歌兮歌声咽,魂招不来泪流血。
注释
有弟:有个弟弟。隔风雪:被风雪阻隔。
独处:独自一人。
空庐:空荡的屋子。
缧绁:束缚。
短衣:单薄的衣服。
冻指:冻僵的手指。
肢体裂:身体被撕裂。
永诀:永别。
收兄骨:收殓兄长的遗骨。
三歌:第三首歌。
歌声咽:歌声哽咽。
魂招不来:灵魂无法招回。
泪流血:泪水如血般流淌。
翻译
有个弟弟在远方,风雪阻隔了消息,连大雁也断了传递。独自一人坐在空荡的屋子里,寒冷让手指冻得无法弯曲结成拳头。
生为男子汉,心硬如铁,刀剑飞舞间,身体被撕裂。
此刻与你永别,你在何处能收殓我的残骨。
悲痛啊,我唱第三首歌,歌声哽咽,灵魂无法招回,泪水如血流淌。
鉴赏
这首诗是《浮丘道人招魂歌(其三)》,由宋末元初的诗人汪元量所作。从艺术风格来看,汪元量擅长以豪放激越的笔触抒发深沉的情感,此诗亦不例外。
首句“有弟有弟隔风雪,音信不通雁飞绝。”描绘了兄弟之间因战乱或灾难而不能相见的哀愁。这里,“风雪”象征着天气的恶劣与自然环境的险峻,而“音信不通”则是对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无助的写照,通过“雁飞绝”的意象,增添了一份悲凉。
接着,“独处空庐坐缧绁,短衣冻指不能结。”表达了诗人在荒废的庐舍中独自度过寒冷的夜晚,不仅身体受冻,连心灵也被深深的孤独所困。这里,“独处”、“空庐”、“缧绁”等字眼,营造出一幅凄凉的画面。
而“天生男儿硬如铁,白刃飞空肢体裂。”则是对兄弟英勇就义的赞美。诗人以坚韧不拔的铁比喻兄弟们的性格,以飞刀斩杀的惨烈场景,形象地表达了他们英勇牺牲的壮举。
随后,“此时与汝成永诀,汝于何处收兄骨。”诗人在哀叹中寻找着兄弟的遗骸,心中的悲痛和无奈跃然纸上。这段文字充满了深切的哀伤和对逝者的不舍。
最后,“呜呼三歌兮歌声咽,魂招不来泪流血。”诗人以撕心裂肺之声,悲切地吟唱着招魂曲,但即便如此,也无法召回逝去的灵魂。泪水与鲜血混杂,是对生死离别深刻哀伤的体现。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兄弟间情谊的描绘,以及战乱中人性的凄凉与牺牲,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死亡和兄弟之情的深切感悟。语言豪迈,意境苍凉,是一篇极富表现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