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人家避李成,谁知劫数莫逃兵
出处:《天池灯》
宋 · 洪咨夔
山谷人家避李成,谁知劫数莫逃兵。
到今鬼燐青无数,认作文殊佛火明。
到今鬼燐青无数,认作文殊佛火明。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山谷:深山或偏远的山谷。人家:村落或住家。
李成:历史上的军事人物,此处指代战乱。
劫数:命运的不幸或灾难。
逃兵:逃跑的士兵。
鬼燐:磷火,通常指死者的灵魂或遗迹发出的幽光。
青无数:形容数量众多,颜色为青色。
文殊:佛教中的智慧菩萨。
佛火:佛教中象征智慧和慈悲的光芒。
明:明亮。
翻译
山谷中的居民躲避李成的军队,谁能想到灾难来临无法逃脱士兵的攻击。直到如今,这里仍有无数青色的鬼火闪烁,人们误以为是文殊菩萨或佛祖的光明。
鉴赏
这首诗名为《天池灯》,是宋代诗人洪咨夔所作。诗中描述了一幅山谷人家在战乱中躲避敌人的场景,暗示了历史上的李成之乱。"山谷人家避李成",形象地描绘了人们为了生存而逃离战火的困境。然而,诗人指出即使如此,劫难仍然无法逃脱,"谁知劫数莫逃兵",表达了对命运无常和战争残酷的感慨。
后两句"到今鬼燐青无数,认作文殊佛火明",更是引人深思。"鬼燐"象征着战争留下的阴森遗迹,"青无数"则强调其数量众多,长久不散,反映出战争带来的长期痛苦。诗人将这些磷火比喻为文殊菩萨的智慧之光或佛祖的慈悲之火,可能是希望在苦难中寻觅一丝超脱或救赎的意味,也暗示了人们在灾难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写实与象征相结合的手法,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以及人们在困境中的求生与思考,具有深刻的历史反思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