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离乱非今日,烽烟又一时全文

离乱非今日,烽烟又一时

出处:《寄怀邝湛若
明末清初 · 王邦畿
屋角见新月,林端动远思。
候潮鱼海渺,哀野雁云悲。
离乱非今日,烽烟又一时
如何春色暮,秾李嫁高枝。

鉴赏

这首诗《寄怀邝湛若》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王邦畿所作,通过描绘月夜景色和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邝湛若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时局动荡、离乱纷扰的感慨。

首联“屋角见新月,林端动远思”,以新月为引子,勾勒出一幅静谧而略带忧郁的画面。月光从屋角洒下,照亮了远方的思绪,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远方友人的思念。这里的“新月”不仅象征着时间的流转,也暗含着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颔联“候潮鱼海渺,哀野雁云悲”,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潮水的渺茫与鱼儿的游弋,以及天空中哀鸣的野雁,都构成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海潮的广阔与鱼儿的渺小对比,野雁在云层中的哀鸣,都传递出一种深沉的哀愁与无奈,仿佛在诉说着世事的无常与人生的苦涩。

颈联“离乱非今日,烽烟又一时”,直接点明了时代的背景。这两句诗揭示了诗人身处战乱年代的现实,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与对当前局势的忧虑。离乱不仅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描述,更是对整个社会动荡的概括,烽烟四起则更加强调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尾联“如何春色暮,秾李嫁高枝”,以春日的凋零和秾李的嫁接为喻,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之情。春色的消逝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败,而秾李嫁高枝则寓意着美好事物的易逝和命运的不可控。这一联既是对自然现象的感慨,也是对人生际遇的反思,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未来的迷茫。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