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无封禅书,清风百世绝
出处:《和茧雪和郭主簿二首》
明 · 谢元汴
迟暮方学道,嗟咜过令节。
逍遥齐物论,读之心魂彻。
死无封禅书,清风百世绝。
千秋富春山,终南不敢列。
古来隐沦士,往往皆英杰。
桃花隔流水,便是神仙诀。
观生数荣落,罔识晋日月。
逍遥齐物论,读之心魂彻。
死无封禅书,清风百世绝。
千秋富春山,终南不敢列。
古来隐沦士,往往皆英杰。
桃花隔流水,便是神仙诀。
观生数荣落,罔识晋日月。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谢元汴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迟暮方学道,嗟咜过令节”两句,描绘了诗人晚年才开始追求道义,感叹时光流逝,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追悔与对当下时光的珍惜。
“逍遥齐物论,读之心魂彻”表明诗人通过阅读《庄子·齐物论》这样的哲学著作,心灵得到了深刻的触动与启发,追求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死无封禅书,清风百世绝”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上的帝王封禅行为的反思,认为这些行为不过是短暂的荣耀,最终会被时间遗忘,只有清风长存,象征着真正的精神价值。
“千秋富春山,终南不敢列”中,“富春山”可能指的是富春江畔的山水美景,而“终南”则是指终南山,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对远离尘嚣、隐居山林生活的向往。
“古来隐沦士,往往皆英杰”是对历史上众多隐士的赞美,认为他们往往是具有非凡才华和高尚品德的人。
“桃花隔流水,便是神仙诀”借用桃花源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即与世隔绝、自由自在的生活,如同仙境一般。
“观生数荣落,罔识晋日月”最后两句,诗人以观察生命中的荣华与衰败为视角,反思人生的短暂与无常,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历史、道德等多个层面的深邃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