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门不可见,何处独藏真
出处:《访王伯谷不遇》
明 · 欧大任
叩门不可见,何处独藏真。
堂问解嘲客,斋求半偈人。
侩牛堪避世,题凤莫逢宾。
倘许拈书籍,从君作隐沦。
堂问解嘲客,斋求半偈人。
侩牛堪避世,题凤莫逢宾。
倘许拈书籍,从君作隐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未遇主人的拜访,充满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思考。首句“叩门不可见,何处独藏真”以开门见山的方式,表达了访者未能见到主人的遗憾,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可能正隐居于喧嚣之外,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真实。接下来,“堂问解嘲客,斋求半偈人”两句,通过想象主人接待来访者的场景,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寻求精神慰藉的生活态度。主人在堂上询问解嘲之客,似乎在寻求一种轻松愉快的交流氛围;而在斋中则寻求能领悟人生哲理之人,体现了对智慧与精神追求的重视。
“侩牛堪避世,题凤莫逢宾”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比喻的手法,表达出对远离尘嚣、隐居避世生活的向往。在这里,“侩牛”意味着放弃世俗的纷争与利益,选择一种更为简单、纯粹的生活方式;而“题凤”则象征着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但又担心遇到那些会带来俗世烦恼的宾客。这两句不仅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现实社会复杂人际关系的反思。
最后,“倘许拈书籍,从君作隐沦”表达了诗人希望有机会与主人一起阅读书籍,共同过上隐居生活的心愿。这不仅是对主人生活方式的认同,也是对自己内心追求的一种表达。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深意的比喻,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精神自由的渴望,同时也蕴含了对现实世界复杂性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