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尺藤床六月天,林间风露饱鸣蝉
出处:《扇子诗 其三十一》
宋 · 李石
八尺藤床六月天,林间风露饱鸣蝉。
手挥如意葛巾堕,谁诵黄庭惊昼眠。
手挥如意葛巾堕,谁诵黄庭惊昼眠。
注释
八尺:形容床的长度大约是两米。藤床:用藤蔓编织的床,轻便且凉爽。
六月天:夏季炎热的月份。
林间:指在树林中。
风露:微风和露水。
鸣蝉:正在鸣叫的蝉。
手挥如意:形容动作潇洒自如。
葛巾:用葛布制成的头巾,古代文人常戴。
堕:落下。
谁诵:谁在吟诵。
黄庭:《黄庭经》,古代道教经典。
惊昼眠:惊醒午睡的人。
翻译
炎热的六月天,躺在八尺长的藤床上林间的清风带着露水,蝉儿欢快地鸣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炎热夏日的宁静景象,诗人躺在八尺长的藤床上,享受着六月天气的悠闲。林间的风和露水让鸣蝉得以饱餐,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
“手挥如意葛巾堕”一句,展现了诗人在夏日里使用扇子来消暑,这里的“如意”指的是随心所欲的状态,而“葛巾堕”则是形容扇子的样子。这里不仅描写了物象,也传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怀。
最后一句“谁诵黄庭惊昼眠”,诗人提到了《黄庭内景经》,这是道教的一部修炼内丹的经典。在这里,诗人似乎是在质疑有人在白天睡觉时还会去背诵这样的经文,这可能是对某种形式主义或不切实际行为的讽刺。
整首诗通过对夏日景象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当时社会某些现象的微妙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