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荷为片席,洒水净方袍
出处:《送禀上人游越》
唐 · 皎然
云泉谁不赏,独见尔情高。
投石轻龙窟,临流笑鹭涛。
折荷为片席,洒水净方袍。
剡路逢禅侣,多应问我曹。
投石轻龙窟,临流笑鹭涛。
折荷为片席,洒水净方袍。
剡路逢禅侣,多应问我曹。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云泉:指云雾缭绕的山泉,常被视作清高脱俗之景。独见:唯独看出,这里指独到的鉴赏力或情感体验。
尔:你。
投石:投掷石头,这里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动作,也可能寓含试探之意。
龙窟:传说中龙居住的洞穴,此指深水处或隐秘之地。
鹭涛:鹭鸟在水面上翻飞引起的波浪,比喻动态的美景。
折荷:采摘荷叶。
片席:一小块坐垫或席子,这里形容荷叶被用作临时休憩之物。
洒水:洒些水,可能指洗涤或清凉之意。
方袍:僧侣穿的长袍,这里指诗人的衣裳。
剡路:剡溪周边的道路,剡溪位于中国浙江省,以风景秀丽著称。
禅侣:修行禅法的僧侣朋友。
我曹:我们,旧时文人自称的谦辞。
翻译
谁能不欣赏云雾缭绕的山泉,唯独你的情感如此高尚。轻轻向龙穴投石,临溪笑看鹭鸟搏击浪涛。
摘下荷叶权作小席,洒水清洗衣袍。
在剡溪路上遇到修行的僧侣,大概会常常询问我们的境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和尚游历山水的画面,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赏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开篇“云泉谁不赏,独见尔情高”表明诗人对云雾缭绕的泉水有着特别的情感,而这份情感似乎只有心灵相通的人才能理解。
接下来的“投石轻龙窟,临流笑鹭涛”则展示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幕。龙窟和鹭涛都是山水间常见的景象,但在这里它们被赋予了一种神秘和生动的气息,彰显出诗人的情感投入。
“折荷为片席,洒水净方袍”这两句更进一步地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亲近的生活状态。折下荷叶作为坐席,洒水清洗衣袍,都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这在当时文人的生活中并不多见。
最后,“剡路逢禅侣,多应问我曹”则是诗人与同道中人相遇的一段情景。这里的“剡路”指的是偏僻的小路,而“禅侣”则是指那些修行禅法的僧侣。这两句传递出一种对精神寄托和交流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以及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