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工瑟曾缘利,鸣琴岂负予全文

工瑟曾缘利,鸣琴岂负予

宋 · 杨万里
工瑟曾缘利,鸣琴岂负予
发于贫里白,诗亦病来疏。
知己俱霄汉,孤踪且簿书。
三年知免矣,一饱会归欤。

注释

工瑟:精致的瑟琴。
缘:因为。
负:辜负。
予:我。
发于贫里白:在贫困中头发变白。
病来疏:因病而减少。
知己:知心朋友。
霄汉:高天。
孤踪:孤独的足迹。
簿书:文书、事务。
三年知免矣:三年的努力想必能免除困境。
一饱:吃饱饭。
会归欤:应该会回归(自由的生活)。

翻译

精巧的瑟因利欲而演奏,优美的琴声怎能辜负我心?
在贫困中白发渐生,创作的诗歌也因病而变得稀疏。
知心的朋友如同高天上的星辰,而我独自忙于琐事和文书。
三年的努力想必已见成效,吃饱饭后我就能回归自由了。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生活困顿之下的苦闷心声。诗中的"工瑟曾缘利,鸣琴岂负予",通过比喻手中无钱无法购得琵琶与弦乐器,形象地展现了诗人贫穷的处境。"发于贫里白,诗亦病来疏"则表达了诗人的生活艰难和身体不适,但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文学创作。

"知己俱霄汉,孤踪且簿书"中的“知己”指的是能够理解自己、与自己有深厚情谊的朋友,而“霄汉”则象征着远方或高不可攀之处。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以及即便是在孤独和寂寞中也要记录下自己的足迹。

"三年知免矣,一饱会归欤"透露出诗人期待着三年之后能够摆脱目前的困境,得到解脱,并且在满足一次温饱之后就能返回故乡。这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渴望,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精神家园和安稳生活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一种坚韧不拔的生命力,以及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着对文学创作、友情珍视以及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