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毫釐稽古力,起人松竹问谁家
出处:《东津净行院》
宋 · 李新
老于春事无交涉,退作淘金榻底沙。
蚕到两眠方健叶,柳成三倒却飞花。
小桃涨浪堤痕润,绿麦翻风燕羽斜。
不得毫釐稽古力,起人松竹问谁家。
蚕到两眠方健叶,柳成三倒却飞花。
小桃涨浪堤痕润,绿麦翻风燕羽斜。
不得毫釐稽古力,起人松竹问谁家。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春事:春天的自然现象或活动。淘金:古代的一种采矿方法。
两眠:蚕的一次蜕变过程。
健叶:叶片生长健壮。
三倒:形容柳树多次倒垂。
涨浪:水位上涨,波浪涌动。
毫釐:极微小的差距。
稽古:考察古代,研究历史。
起人:起身寻找。
松竹:常用来象征高洁品格,此处可能指有学问的人。
翻译
对春天的事情已不再关心,退而求其次,在淘金时捡起河床里的沙粒。蚕儿要经过两次蜕皮才能叶片强壮,柳树则在三次倒垂后才飘落花朵。
小桃花盛开,水边堤岸被映得湿润,绿色的麦田在风中翻滚,燕子翅膀掠过时形成斜影。
无法精确研究古代的事物,只好起身询问附近哪家有松竹这样的学问渊博之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者对世事的淡泊态度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开篇“老于春事无交涉,退作淘金榻底沙”表明诗人对于繁华的春日已经习以为常,不再介入其中,而是选择隐居生活,如同淘金者般在平凡之物中寻找生命的意义。
接着“蚕到两眠方健叶,柳成三倒却飞花”写出了自然界的生机与诗人的情感融合。春天蚕豆开始萌芽,柳树长成后又飘落花瓣,这些都是自然界不断更新换代的情景,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流转的观察和思考。
“小桃涨浪堤痕润,绿麦翻风燕羽斜”则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景象。小桃树在春水的滋润下渐渐长成,而绿色的麦田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燕子以斜角飞翔,这些细节都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好的观察和感受。
最后“不得毫釐稽古力,起人松竹问谁家”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沉重以及个人力量的渺小无力的认识。他不再强求去追寻历史的痕迹,而是选择在宁静的环境中(松竹之下)思考生命和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生动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超然以及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