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鸾长啸出东都,来卜龙邱二亩居
出处:《酬绍兴梁监酒》
宋 · 项安世
伯鸾长啸出东都,来卜龙邱二亩居。
千岁仍昆作英语,五噫文采尚周馀。
胸中万卷未得力,堂下一言谁识渠。
我亦微官方冷甚,恨无燕玉可相嘘。
千岁仍昆作英语,五噫文采尚周馀。
胸中万卷未得力,堂下一言谁识渠。
我亦微官方冷甚,恨无燕玉可相嘘。
拼音版原文
翻译
伯鸾高声长啸离开东都,选择在龙邱购置两亩田地居住。千年之后他的精神犹存,如同周代的才子,文采依旧。
他满腹经纶却未能施展,堂上一席话又有谁能真正理解他。
我官职卑微,处境孤寒,遗憾的是没有像燕玉那样的人来支持他。
注释
伯鸾:古代贤士,指陆机(字伯鸾)。东都:洛阳,古代东都之一。
龙邱:地名,可能指洛阳附近的龙丘山。
昆:古代对人的尊称,此处指陆机。
五噫:陆机的诗作《五等诸侯论》中的五句叹息,表现他对时局的忧虑。
微官:地位不高或官职卑微。
燕玉:比喻才华出众、能助人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所作的《酬绍兴梁监酒》,主要描绘了主人公伯鸾的形象和其才情。首句"伯鸾长啸出东都"以高亢的啸声开篇,暗示伯鸾的不凡气概和离开都城的决然。"来卜龙邱二亩居"则描绘他选择隐居在山水之间,过着简朴的生活。
接下来的两句"千岁仍昆作英语,五噫文采尚周馀","千岁仍昆"可能是指伯鸾的学问渊博,如同古人孔子的智慧流传千年;"五噫文采尚周馀"则赞美他的文章才华,超越了周代的余韵。这两句是对伯鸾学识和文学成就的高度评价。
"胸中万卷未得力,堂下一言谁识渠",诗人感叹伯鸾虽然满腹经纶,但并未得到应有的赏识,他的言论被忽视,无人理解。这表达了对伯鸾怀才不遇的同情。
最后,诗人自比,"我亦微官方冷甚",表达自己官场失意的孤寂,"恨无燕玉可相嘘"则借物抒怀,遗憾自己没有像燕玉那样珍贵的人才来支持和鼓励伯鸾,深化了对伯鸾境遇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借喻,既赞扬了伯鸾的才学,也寄寓了诗人对人才被埋没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