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弱宗祧重,千金一发悬
出处:《和钱参政示子诗韵四首》
明 · 邓林
子弱宗祧重,千金一发悬。
未能成汝学,常恐辱吾先。
客路青云外,家山夕照前。
万金书半纸,无雁请谁传。
未能成汝学,常恐辱吾先。
客路青云外,家山夕照前。
万金书半纸,无雁请谁传。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邓林所作的《和钱参政示子诗韵四首》中的第一首,通过“和”字表明是对钱参政原诗的回应。诗中充满了对子女教育的深思与期望,以及对家族荣誉的重视。
首句“子弱宗祧重”,点明了子女在家族传承中的重要性,即使年幼,也承载着家族未来的重任。接着,“千金一发悬”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表达了培养子女的艰难与关键性,如同千金之财系于一线,稍有不慎便可能失去。
“未能成汝学,常恐辱吾先”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给予孩子充分教育的自责,以及担心孩子的行为举止会让自己先辈蒙羞的心情。这种对子女教育的深切忧虑,体现了父母对后代成长的高期待与责任感。
“客路青云外,家山夕照前”描绘了一幅远行游子与家乡夕阳相望的画面,既展现了对远方生活的向往,也寄托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这两句也暗示了诗人可能身处他乡,对子女的教育与成长有着别样的感慨。
最后,“万金书半纸,无雁请谁传”则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知识传承的重视,即便是一张薄薄的纸张,也可能包含着无价的知识。同时,也隐含了对如何将这些知识传递给下一代的思考,以及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如没有信使(雁)来传达知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子女教育、家族责任、个人情感与远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哲理,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观念与社会价值观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