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楼千古妙语,祗被坡仙按谱,余事而已
出处:《齐天乐五十首》
清 · 端木埰
寂寥南宋诸公去,余音更曾谁嗣。
蕙性缄愁,兰馨织韵,快读金荃新制。
南州秀起。
羡涤笔湘江,绮霞争丽。
婉娈风情,玉田同世席须避。
琼楼千古妙语,祗被坡仙按谱,余事而已。
桂海英灵,榕门里闬,那便雕虫自喜。
丹山万里。
有名世文章,救时经济。
转瞬华天,玉楼声共倚。
蕙性缄愁,兰馨织韵,快读金荃新制。
南州秀起。
羡涤笔湘江,绮霞争丽。
婉娈风情,玉田同世席须避。
琼楼千古妙语,祗被坡仙按谱,余事而已。
桂海英灵,榕门里闬,那便雕虫自喜。
丹山万里。
有名世文章,救时经济。
转瞬华天,玉楼声共倚。
鉴赏
这首《齐天乐》是清代诗人端木埰创作的其中一首,风格独特,情感深沉。通过“寂寥南宋诸公去”一句,诗人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感慨,暗示南宋时期文人的辉煌已成过去,而今却无人能继承他们的文学精神。
“余音更曾谁嗣”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失落感,强调了后继无人的悲哀。接下来的几句“蕙性缄愁,兰馨织韵,快读金荃新制”,运用了比喻手法,以蕙兰的特性象征文人的才华与情感,赞美了金荃新制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流露出对当前文坛缺乏佳作的遗憾。
“南州秀起,羡涤笔湘江,绮霞争丽”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文采飞扬的景象,表达了对新兴文人和地方文化的赞赏。然而,“婉娈风情,玉田同世席须避”一句,又透露出一种微妙的矛盾感,似乎在赞誉的同时也暗含着对某些文风或文人行为的批评。
“琼楼千古妙语,祗被坡仙按谱,余事而已”将琼楼比作千古流传的佳句,而“坡仙”则是对苏轼的尊称,这里表达了对苏轼文学成就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暗示了其他文人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在模仿或追随,而非真正超越前人。
“桂海英灵,榕门里闬,那便雕虫自喜”则转向对南方地区文人的关注,表达了对这些地区文化繁荣的欣赏,同时也提出了一种自我反思的态度,即不应仅仅满足于技巧上的雕琢,而应追求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最后,“丹山万里。有名世文章,救时经济”表达了对能够写出既能传世又能解决现实问题的文章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于文学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关系的思考。
“转瞬华天,玉楼声共倚”则以时间的流逝为背景,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文学与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整首诗在赞美与反思中交织,展现了诗人对文学、历史、社会的复杂情感和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