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栋欲不倾,必先正其础
出处:《同前题下字韵二首》
元末明初 · 叶颙
兵骄乱纪律,荡然无上下。
虽乏哙等才,耻与哙等伍。
江南久丧乱,州郡俱榛莽。
况复此辈反,黎庶不胜苦。
括囊索金银,杀人掠子女。
元恶幸诛擒,所失宁复取。
治乱如理丝,不理将失绪。
治田当去蠹,不去终害黍。
军容欲不惊,必先肃其旅。
梁栋欲不倾,必先正其础。
措置果合宜,何忧不得所。
虽乏哙等才,耻与哙等伍。
江南久丧乱,州郡俱榛莽。
况复此辈反,黎庶不胜苦。
括囊索金银,杀人掠子女。
元恶幸诛擒,所失宁复取。
治乱如理丝,不理将失绪。
治田当去蠹,不去终害黍。
军容欲不惊,必先肃其旅。
梁栋欲不倾,必先正其础。
措置果合宜,何忧不得所。
鉴赏
这首诗是叶颙元末明初时期的五言古诗,主要探讨了军事纪律的重要性以及治理国家的道理。诗人首先批评了军队中的骄横无纪,指出即使缺乏像樊哙那样的勇猛之才,也应避免与他们为伍,因为战乱已经给江南地区带来了长期的苦难和混乱。接着,诗人描述了叛乱者的暴行,如掠夺金银、杀害百姓,强调首要任务是消灭首恶。
诗人以丝线管理和农田除害为比喻,说明治理国家如同理顺乱丝和清除田间的害虫,若不及时整治,后果不堪设想。他进一步提出,要保持军队的稳定,必须先从内部整顿,如同维护建筑的稳固,首先要确保根基的正直。如果政策和措施得当,最终目标自然能够实现。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表达了对社会秩序和军事管理的严谨态度,以及对良好治理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