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营三亩田,临流架柴扉
出处:《答毅父》
宋 · 孔武仲
朝趁朔风出,暮乘残月归。
尘埃变发毛,岂不损裘衣。
忆昔年少日,未知愿轻肥。
登高作越吟,所喜独翠微。
至今清兴在,梦与南云飞。
奈何寸景间,扰扰随鞍鞿。
已营三亩田,临流架柴扉。
惠而好我者,傥许相因依。
种玉虽未熟,清泉犹禦饥。
尘埃变发毛,岂不损裘衣。
忆昔年少日,未知愿轻肥。
登高作越吟,所喜独翠微。
至今清兴在,梦与南云飞。
奈何寸景间,扰扰随鞍鞿。
已营三亩田,临流架柴扉。
惠而好我者,傥许相因依。
种玉虽未熟,清泉犹禦饥。
注释
朔风:北方的寒风。残月:即将落下的月亮。
尘埃:路上的尘土。
裘衣:皮衣。
年少日:年轻的时候。
轻肥:轻松安逸的生活。
翠微:青翠的山色。
清兴:清雅的情趣。
南云:南方的云彩。
鞍鞿:马鞍上的缰绳,比喻束缚。
三亩田:一块小土地。
柴扉:简陋的木门。
惠:恩惠。
因依:依靠。
种玉:种植象征财富的玉石。
清泉:清澈的泉水。
禦饥:解渴充饥。
翻译
清晨迎着北风吹出门,傍晚乘着月色回家去。沿途尘土飞扬,沾满衣裳,难道不会磨损皮袄?
回想往昔少年时,还不知贪图安逸和富足。
曾经登上高处吟诵越地诗篇,最喜爱的是那青翠的山色。
至今那份清雅的情趣仍在,梦中也与南方的云朵共舞。
无奈眼前琐事繁多,忙碌如同马鞍上的束缚。
已经购置了三亩田地,临近溪流搭建起木柴门。
如果有人对我恩惠,或许能允许我在他那里依靠。
虽然种下的玉石还未成熟,但清泉仍能解渴充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界中寻找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的场景。开篇“朝趁朔风出,暮乘残月归”两句,勾勒出一幅行者于晨风中启程,傍晚借着微弱月光返家的画面,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接下来的“尘埃变发毛,岂不损裘衣。忆昔年少日,未知愿轻肥”几句,则是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以及对于物欲与精神追求之间关系的反思。这里的“尘埃变发毛”形象生动,指的是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不受外界污染的渴望。
“登高作越吟,所喜独翠微”一句中,“登高”和“作越吟”都体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和艺术创造的冲动。这里的“独喜”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而“翠微”则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象征着诗人的理想境界。
“至今清兴在,梦与南云飞”两句,继续了上述意境。诗人将自己的精神状态比作“清兴”,并且通过“梦与南云飞”的幻想,将内心的自由和渴望表达得淋漓尽致。
然而,接下来的“奈何寸景间,扰扰随鞍鞿”几句,却又转向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困扰。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对于既有社会环境无法完全契合内心世界的苦恼。
最后,“已营三亩田,临流架柴扉。惠而好我者,傥许相因依”等句,则是对一种简单生活状态的描绘,以及对于能够理解和支持自己的人的期待。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于现实与理想之间寻求平衡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自由和内心世界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于现实困境的无奈和对于理解之人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