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循环曾不涸,谈天闳辩岂能名
出处:《观潮三首 其一》
宋 · 苏颂
海门双峙隔沧溟,潮汐翻波势若倾。
万叠银山横一线,千挝鼍鼓震重城。
来无源委逢秋盛,信有盈亏应月生。
今古循环曾不涸,谈天闳辩岂能名。
万叠银山横一线,千挝鼍鼓震重城。
来无源委逢秋盛,信有盈亏应月生。
今古循环曾不涸,谈天闳辩岂能名。
注释
海门:指海上的门户,形容两座山峰像大门一样分立海中。沧溟:古代对大海的称呼,形容海水深广。
鼍鼓:古代的一种鳄鱼皮鼓,常用于模仿潮水声。
盈亏:月亮的圆缺,象征潮水的涨落。
翻译
海门双峰对峙于广阔的海洋,潮水翻涌如同要倾覆一般。无数银色山峦仿佛横亘一线,巨大的鼍鼓声震动着整座城市。
潮水来时没有源头,正值秋季涨潮最盛,似乎受月亮盈亏影响而变化。
自古至今,潮汐循环从未干涸,人们谈论天地间的宏大辩论又怎能穷尽其名。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颂的《观潮三首(其一)》,描绘了海门潮水壮观的景象。首句"海门双峙隔沧溟"写出了海门两座山峰对峙,海水浩渺如深渊的壮丽背景。次句"潮汐翻波势若倾"则生动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仿佛要倾覆天地的动态画面。
"万叠银山横一线"运用比喻,将潮水比作起伏的银山,形象地展现了潮头如山峦般连绵不断,而"千挝鼍鼓震重城"则以鼍鼓声形容潮水撞击岸边的轰鸣,给人强烈震撼。接下来的"来无源委逢秋盛"暗示潮水涨落有规律,秋季尤其盛大,"信有盈亏应月生"进一步强调潮汐与月相变化的自然规律。
最后两句"今古循环曾不涸,谈天闳辩岂能名"表达了诗人对潮水永恒不息、自然规律无法言说的感慨,认为潮汐的壮观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达。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雄浑,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潮水现象的深刻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