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冠初别九重门,马鬣新封四尺坟
出处:《哭崔二十四常侍》
唐 · 白居易
貂冠初别九重门,马鬣新封四尺坟。
薤露歌词非白雪,旌铭官爵是浮云。
伯伦每置随身锸,元亮先为自祭文。
莫道高风无继者,一千年内有崔君。
薤露歌词非白雪,旌铭官爵是浮云。
伯伦每置随身锸,元亮先为自祭文。
莫道高风无继者,一千年内有崔君。
注释
貂冠:古代高级官员的帽子,这里代指朝廷生活。马鬣:形容墓冢高大,马鬣指马脖子上的鬃毛,古人以此比喻坟头草木。
薤露:古乐府挽歌,此处指挽歌,寓意生命的短暂。
旌铭:表彰和铭记,这里指墓碑上的文字。
浮云:比喻虚无缥缈,不实在的事物。
伯伦:刘伶,西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以嗜酒闻名,‘随身锸’寓言他随时准备死亡。
元亮:陶渊明的字,东晋诗人,以归隐田园著称,‘自祭文’是他预作的祭奠自己的文章。
崔君:此处指崔骃,东汉时期贤人,以德行著称,诗人以此为例表示还有人能继承高尚风范。
翻译
刚离开朝廷的高级官帽,就新葬在高大的坟茔,挽歌如薤露,并非高雅的白雪之歌,墓碑上的官衔爵位不过是过眼云烟。
像伯伦那样常备破釜沉舟的决心,元亮早早为自己写好了祭文。
不要说高尚的风范无人继承,一千年后仍有崔君这样的贤人。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哭崔二十四常侍》。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哀悼之情和对故人的怀念。
"貂冠初别九重门,马鬣新封四尺坟。"
这两句描绘了崔二十四常侍去世后的场景。"貂冠"指的是官帽,这里用来代指官员的身份,而"九重门"则是皇宫之内的深层门户,别离之情显而易见。"马鬣新封四尺坟"则形象地表达了常侍安葬的地点和墓穴的大小。
"薤露歌词非白雪,旌铭官爵是浮云。"
这里的"薤露"指的是晨露,而"白雪"则比喻纯洁无瑕。这两句强调了常侍生前品德高尚,但如今连生命都像晨露般易逝。而"旌铭官爵是浮云"则表达了一切功名利禄终究都是虚幻的。
"伯伦每置随身锸,元亮先为自祭文。"
这两句提及了常侍生前对文学的重视和他为自己准备的祭文。"伯伦"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字,他与崔二十四有交往,这里表明他们共同爱好文学,常侍甚至还为自己的墓葬准备好了祭文。
"莫道高风无继者,一千年内有崔君。"
这句则是诗人对崔二十四常侍的赞美,他认为在一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还会有人像崔君一样,保持着高洁的品格和精神。
整首诗通过对故人的回忆和哀悼,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生命逝去的不舍,以及对其高尚品德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