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桥多断板,山寺有微行
出处:《江月五首,并引 其四》
宋 · 苏轼
四更山吐月,皎皎为谁明。
幽人赴我约,坐待玉绳横。
野桥多断板,山寺有微行。
今夕定何夕,梦中游化城。
幽人赴我约,坐待玉绳横。
野桥多断板,山寺有微行。
今夕定何夕,梦中游化城。
注释
四更:古代计时法,一夜分为五更,四更是深夜。皎皎:明亮的样子。
幽人:隐士,指行为超脱尘世的人。
玉绳:古人称北斗七星中的斗柄为玉衡,横为玉绳。
野桥:乡村野外的小桥。
微行:秘密出行,暗中行动。
化城:佛教术语,比喻解脱之道的阶段性目标或理想之地。
翻译
夜深四更时,月亮从山头升起,明亮地照耀着,为谁而这么清晰?隐士前来赴我的约定,静坐着等待天上的玉绳(指北斗星)横过天空。
野外的小桥多处木板残缺,山中的寺庙里有人悄悄出行。
今夜究竟是哪一夜,我在梦中漫游在化城(可能指佛家的化城,象征解脱的彼岸)。
鉴赏
这首诗是苏轼的《江月五首》的第四首。诗中描绘了一幅静谧美丽的夜景,四更时分,山间透露出明亮的月光,仿佛为等待的人而照耀。幽深之人前来赴约,与诗人一同坐等,期待着那象征高洁和纯净的玉绳横空。
野外的小桥断了板,山寺中有隐约可见的小路。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又神秘的画面。诗人问自己,这个夜晚是哪一个夜晚,却又在梦中游历到了化城。
整个意境给人的感觉是一种超脱尘世的洁净与安宁,月光、玉绳和幽寺共同编织出一幅诗人心中的理想世界。通过这种描写,苏轼表达了自己对高洁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中美好事物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