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临流水,及此晴日好
出处:《旅兴》
元末明初 · 刘基
铩羽畏高风,疲马厌长道。
玄阴促暮节,何物能不老?自非松柏质,敢冀出众草。
登山临流水,及此晴日好。
春芳蔼兰蕙,秋实栗粳稻。
黄精肥可食,石泉清可澡。
荣名何足言,息心以为宝。
玄阴促暮节,何物能不老?自非松柏质,敢冀出众草。
登山临流水,及此晴日好。
春芳蔼兰蕙,秋实栗粳稻。
黄精肥可食,石泉清可澡。
荣名何足言,息心以为宝。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刘基所作的《旅兴(其五十)》,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欣赏。首句“铩羽畏高风”描绘了疲惫的旅人如同折断翅膀的鸟儿,畏惧强劲的寒风,显示出旅途的艰辛。接下来,“疲马厌长道”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疲惫感,疲惫的马匹也厌倦了漫长的路途。
“玄阴促暮节,何物能不老?”诗人感叹时光匆匆,即使在阴沉的天气中,岁月也在催人老去。他以“自非松柏质,敢冀出众草”表达自己并非坚韧如松柏,只能期望与平凡的草木共老去,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的心态。
然而,诗人并未完全沉浸在消极情绪中,后半部分转向对自然景色的赞美:“登山临流水,及此晴日好。”在晴朗的日子里,他欣赏着山色与流水,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接着,他描述了春天的兰花蕙草和秋天的稻谷,展现了四季的丰饶。
最后两句“黄精肥可食,石泉清可澡”,诗人以黄精的肥美和石泉的清澈,寓言人生的简单与自然的纯净。他认为,比起荣华富贵,内心的宁静更为珍贵,因此“息心以为宝”。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旅途的艰辛和对自然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平淡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