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新恩忽舍我,欣怅生彼己全文

新恩忽舍我,欣怅生彼己

出处:《送董伯懿归吉州
宋 · 王安石
我来以丧归,君至因谪徙。
苍黄忧患中,邂逅遇于此。
去年服初除,听赦相助喜。
看君数归月,但屈两三指。
茫然冬更秋,一笑非愿始。
篮舆杨柳下,明月芙蕖水。
僮饥屡窥门,客罢方隐几。
是非评众诗,成败断前史。
时时对奕石,漫浪争生死。
送迎皆幅巾,设食但陈米。
亦曾戏篇章,挥翰疾蒿矢。
君豪才有馀,我老惫先止。
东城景阳陌,南望长干紫。
欲斸三亩蔬,于焉寄残齿。
经过许后日,唱和犹在耳。
新恩忽舍我,欣怅生彼己
江湖北风帆,捩柂即千里。
相逢知何时,莫惜缣与纸。

拼音版原文

láisàngguījūnzhìyīnzhé

cānghuángyōuhuànzhōngxièhòu

niánchūchútīngshèxiāngzhù

kànjūnshùguīyuèdànliǎngsānzhǐ

mángrándōnggèngqiūxiàofēiyuànshǐ

lányángliǔxiàmíngyuèshuǐ

tóngkuīménfāngyǐn

shìfēipíngzhòngshīchéngbàiduànqiánshǐ

shíshíduìshímànlàngzhēngshēng

sòngyíngjiējīnshèshídànchén

céngpiānzhānghuīhànhāoshǐ

jūnháocáiyǒulǎobèixiānzhǐ

dōngchéngjǐngyángnánwàngchánggān

zhúsānshūyāncán齿chǐ

jīngguòhòuchàngyóuzàiěr

xīnēnshèxīnchàngshēng

jiāngběifēngfānlièqiān

xiāngféngzhīshíjiānzhǐ

翻译

我因丧事归来,你却因贬谪迁徙至此。
在这动荡不安的岁月中,我们意外相遇。
去年刚从贬谪中解脱,听到赦免消息时我们都很欢喜。
看你归来的次数,只需屈指可数。
冬去秋来,你的笑容并非最初的意愿。
我们在杨柳树下乘篮舆,月光映照着荷花池。
仆童饥饿时多次探视门口,客人散去后我才靠在几案上。
我们一起评论众人的诗作,评判成败,依据的是前朝历史。
常常在石上对弈,随意争论生死。
无论是迎接还是送别,我们都只戴幅巾,简单的饭菜只有米饭。
我们也曾玩笑般写下诗篇,挥毫泼墨如疾箭。
你才华横溢,而我年老力衰。
东城景阳小路,南边遥望长干紫色的远方。
我想在那三亩菜地里种菜,以此度过余生。
自那次之后,我们的唱和声还时常回响耳边。
新的恩典忽然舍弃了我,欣喜与惆怅交织在你我之间。
江河湖海北风起,扬帆就能远行千里。
不知何时能再相见,不要吝啬纸笔,记录我们的友情。

注释

丧:丧事。
谪徙:贬谪迁移。
服:官服,这里指贬谪身份。
初除:刚刚解除贬谪。
篮舆:竹制的轻便车辆。
芙蕖:莲花。
幅巾:古代男子的一种头巾。
蒿矢:比喻草率的诗文。
残齿:晚年,余生。
唱和:互相作诗酬答。
新恩:新的恩赐或任命。
江湖北风帆:江河湖海的北风,暗示离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名为《送董伯懿归吉州》。王安石以其改革政治和文学上的创新而闻名,他的诗歌也深受人们喜爱。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首先,“我来以丧归,君至因谪徙”两句表达了诗人和董伯懿相互之间的情意与支持。在古代中国,“丧”通常指的是家中的不幸事件,如亲人的去世,而“谪徙”则是被贬官或流放。这里,王安石通过这两个词语描绘出一种彼此理解和共鸣的情感。

接着,“苍黄忧患中,邂逅遇于此”表达了诗人在困境中与友人不期而遇的喜悦。“苍黄”形容的是天气或心情的阴沉,而“邂逅”则指的是偶然相遇。这里强调了朋友间的情谊是无论何种困难都能相互扶持的。

以下几句,“去年服初除,听赦相助喜。看君数归月,但屈两三指。”展示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记忆。在这里,“服”指的是服丧,即守孝,而“初除”则是指丧期满之后的第一年。同时,“听赦”可能是指朝廷的宽赦令,表示国家对人民的慈善。诗人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自己与董伯懿之间深厚的情谊。

在后面的几句中,如“篮舆杨柳下,明月芙蕖水”等,王安石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来描绘出他和朋友间的美好时光。这些意象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情感色彩,也反映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至于“是非评众诗,成败断前史”几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文学评价和历史判断的深刻认识。这里,“是非”指的是人们的评论和争论,而“成败”则是指事物的成就与失败。这两句话传递出诗人对待名利和世俗评价持有超然态度。

最后几句,如“东城景阳陌,南望长干紫。欲斸三亩蔬,于焉寄残齿”等,则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期许与向往。在这里,“东城景阳陌”指的是特定的地点,而“南望长干紫”则表达了一种渴望或憧憬。“欲斸三亩蔬,于焉寄残齿”则是诗人对未来生活的简单愿望,这里的“蔬”可能是指菜园子,而“寄残齿”则是一个比喻,表达了诗人希望在余生中能有所寄托。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情感和意象,展现了王安石对友情的珍视,以及他对于生活、文学和历史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