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观君《佛手诗》,如从指上见明月
出处:《题孙怀三咏佛手指诗后》
清 · 刘大櫆
昨日观君《佛手诗》,如从指上见明月。
芳果惊看优钵昙,顿令我亦离言说。
扰扰浮生梦寐间,一弹指顷千沤灭。
王侯将相只须臾,何况我辈孤且拙。
我从朔漠厌风尘,君亦南荒穷跋涉。
梦中相对两羁人,回首旧游成历劫。
拈花自知色不染,捧钵谁言食堪阙。
从前被螫指可断,若使归空手当撤。
心清那用挈军持,迹秘聊须书贝叶。
华岳三峰掌已开,请君更问维摩诘。
芳果惊看优钵昙,顿令我亦离言说。
扰扰浮生梦寐间,一弹指顷千沤灭。
王侯将相只须臾,何况我辈孤且拙。
我从朔漠厌风尘,君亦南荒穷跋涉。
梦中相对两羁人,回首旧游成历劫。
拈花自知色不染,捧钵谁言食堪阙。
从前被螫指可断,若使归空手当撤。
心清那用挈军持,迹秘聊须书贝叶。
华岳三峰掌已开,请君更问维摩诘。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文人刘大櫆对孙怀三所作佛手指诗的回应,以禅意和哲理进行评析。诗人首先赞赏孙诗中的佛法意境深远,如同从指间窥见明亮的月亮,比喻佛法的清澈与直观。接着,他感叹佛法能让人超越语言表达,认识到人生的无常和短暂,即使是王侯将相的权势也转瞬即逝。
诗人感慨自己和孙怀三都经历过人生的艰辛,无论是北方的风尘还是南方的艰难跋涉,都在梦境中化为过眼云烟。他们如同梦中相遇的旅人,回首过往,仿佛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诗人强调佛法的纯净,指出即使曾受伤害,也能放下执念,回归空无。他认为,心灵清净无需外在形式的束缚,而佛法的领悟可通过书写在贝叶上记录。
最后,诗人借用华岳三峰的典故,邀请读者向更深的佛法境界探索,询问维摩诘(佛教人物)的答案,表达了对佛法修行的向往和对孙怀三诗作的深度解读。整首诗充满了禅宗的意境和对人生哲理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