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文夫子,风流绝此人
宋 · 黄庭坚
地下文夫子,风流绝此人。
能和晚烟色,幻出岁寒身。
马鬣松成拱,鹅溪墨尚新。
应怀斲泥手,去作主林神。
能和晚烟色,幻出岁寒身。
马鬣松成拱,鹅溪墨尚新。
应怀斲泥手,去作主林神。
注释
文夫子:指有才华的文人。风流绝此人:形容此人的风雅无人能比。
晚烟色:傍晚的烟霞色彩。
岁寒身:寒冬中坚韧的形象。
马鬣松:比喻人的品格如马鬃般刚直的松树。
鹅溪墨:可能指鹅溪砚台或墨水,代指诗人的创作。
斲泥手:指农夫的手,这里象征朴实的生活。
主林神:林中的守护神,可能象征诗人的精神归宿。
翻译
地下的文人墨客,他的风雅无人能及。他能与傍晚的烟霞共色,仿佛化身为寒冬中的孤傲身影。
他的马鬃般的松树已成拱形,鹅溪的墨迹依然鲜明。
想必他怀念那耕田的手艺,如今成为林中的守护神。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他以次韵的形式,为好友晁补之(无咎)和文同(与可)所得到的竹子创作了两首诗。这首诗是第二首,以“人”字韵来咏竹,表达了对友人的戏谑和对竹子的赞美。
诗中首先将竹子比喻为地下文夫子,赋予其风流儒雅的品格,暗示竹子虽生长在地下,却有着超凡的气质。接着,诗人称赞竹子能在傍晚的烟霭中展现出独特的韵味,如同在寒冷季节中保持坚韧的身姿,寓意其不畏艰难的精神风貌。
诗人进一步描绘竹子的形象,马鬣般的竹枝已经长成拱形,象征着岁月的沉淀和成长;鹅溪墨的新鲜,可能是指竹叶青翠如墨,色彩鲜明。最后,诗人想象竹子怀念起当初被砍伐时的手工,那双曾握斧头的手如今已化为林中的守护神,表达了对竹子生命力和奉献精神的敬仰。
整首诗语言生动,借物喻人,既赞美了竹子的自然美,又寓含了对友情的深厚情感,体现了黄庭坚诗歌的意象丰富和情感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