隤基濒野水,瘦竹隐疏花
出处:《过西峰主人适出回访刘伯山不值云过黄永新也》
宋 · 赵蕃
佛寺兴已尽,隐庐来不赊。
隤基濒野水,瘦竹隐疏花。
试挽添丁问,云过叔度家。
清谈固难觅,渴肺颇思茶。
隤基濒野水,瘦竹隐疏花。
试挽添丁问,云过叔度家。
清谈固难觅,渴肺颇思茶。
注释
佛寺:指佛教寺庙。隐庐:隐居的小屋。
赊:迟疑,犹豫。
隤基:倒塌的基座。
濒:临近。
野水:野外的溪流。
瘦竹:稀疏的竹子。
疏花:零星的花朵。
添丁:添新出生的孩子。
叔度:古代贤士,这里泛指有学问的人。
家:这里指人家,住宅。
清谈:高雅的谈论,闲聊。
固:本来,确实。
渴肺:口渴的心情。
颇:相当,非常。
思:想念,渴望。
翻译
佛寺的繁华已经过去,我来到隐居的小屋不再迟疑。倒塌的基座临近野外的溪流,稀疏的竹林中隐藏着零星的花朵。
试着拉住行人询问新生婴儿的消息,听说那是云过处叔度的家。
清谈的雅集虽然难以寻觅,但我渴望的却是能解渴的一杯好茶。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诗人赵蕃造访友人佛寺与隐庐的经历。首句“佛寺兴已尽”暗示了寺庙游历的结束,而“隐庐来不赊”则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接下来,“隤基濒野水”描绘了寺庙遗址临近宁静的野外流水,环境清幽。
“瘦竹隐疏花”进一步渲染了隐居处的简朴与自然之美,竹子的瘦削和稀疏的花朵都透露出一种淡泊的禅意。诗人“试挽添丁问”,试图寻找主人,却只见云过,不禁联想到东汉名士黄宪(字叔度)的高洁风范。
最后两句“清谈固难觅,渴肺颇思茶”表达了诗人对于清谈雅集的向往,以及在寻访未果时的淡淡遗憾和对茶香的渴望,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深深向往和现实中的些许落寞。整首诗以景寓情,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