篷窗卧胡床,鸥鹭相追随
出处:《送李侍郎归衡州二首 其一》
宋 · 王炎
系缆南风直,转柂北风微。
轻云载雨来,凉意生绤絺。
江神真解事,稳送六幅蒲。
篷窗卧胡床,鸥鹭相追随。
落帆衡阳岸,新旧迎公归。
儿童竞挽袂,父老前捋须。
明时有勇退,晚岁善自颐。
稍添数髭白,不改两颊朱。
松菊对主人,亦自清而腴。
门外无车马,室中但琴书。
青鞋时出游,不用藜杖扶。
翛然万物表,意得乐有馀。
乃知上要津,不若还幽居。
轻云载雨来,凉意生绤絺。
江神真解事,稳送六幅蒲。
篷窗卧胡床,鸥鹭相追随。
落帆衡阳岸,新旧迎公归。
儿童竞挽袂,父老前捋须。
明时有勇退,晚岁善自颐。
稍添数髭白,不改两颊朱。
松菊对主人,亦自清而腴。
门外无车马,室中但琴书。
青鞋时出游,不用藜杖扶。
翛然万物表,意得乐有馀。
乃知上要津,不若还幽居。
注释
南风:南方吹来的风。转柂:转动舵柄。
轻云:轻盈的云朵。
绤絺:葛布和细布,泛指夏衣。
江神:江中的水神。
六幅蒲:六片蒲苇做的帆。
胡床:古代一种坐具。
鸥鹭:水鸟。
衡阳:地名,今湖南衡阳。
挽袂:拉袖子,表示欢迎。
捋须:摸胡子,表示亲近。
勇退:勇于退让。
颐:保养,保养身体。
两颊朱:脸颊红润。
松菊:象征高洁的松树和菊花。
藜杖:藜竹制成的手杖。
翛然:自由自在的样子。
要津:重要的渡口或职位。
幽居:隐居的生活。
翻译
船绳系在南风中,舵柄转向北风微弱。轻云带着雨水降临,带来丝丝凉意穿透葛布和细布。
江神真通人情,平稳地推送着六片蒲苇做的帆。
我躺在篷窗下的胡床上,鸥鹭围绕着我飞翔。
船帆降落在衡阳岸边,新朋旧友迎接我归来。
孩子们争着拉我的衣袖,老人们上前抚摸我的胡须。
在明君的时代懂得进退,晚年生活自得其乐。
增添了几缕白发,双颊依然红润。
松菊陪伴着主人,清雅又丰茂。
门外没有车马喧嚣,室内只有琴书相伴。
穿着青鞋时常出游,无需倚杖而行。
我悠然自得于世间,心中充满喜悦。
这才明白,身处高位不如回归宁静的隐居生活。
鉴赏
诗人以精妙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送别之景。"系缆南风直,转柂北风微",开篇便以轻巧的舟行图景,表现出一种从容不迫的情态。接着"轻云载雨来,凉意生绤絺",则是环境描写,轻柔的云朵带来了细雨,空气中透露出一丝凉意,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江神真解事,稳送六幅蒲",这里的“江神”形象化了自然界对诗人友情的见证与祝福,六幅蒲船显然是送别之用,稳稳当当地前行。"篷窗卧胡床,鸥鹭相追随"一句,则描绘出诗人在船上的安适情形,以及水鸟嬉戏的情景。
"落帆衡阳岸,新旧迎公归",到了目的地,人们老少皆欢聚一堂,迎接归来的友人。"儿童竞挽袂,父老前捋须"则是家乡人民对诗人的亲切相待和尊敬之情。
"明时有勇退,晚岁善自颐",诗中提到的是理想的人生态度,年轻时勇于辞官,年迈时懂得享受清净的生活。"稍添数髭白,不改两颊朱",则表现了随着年龄增长,外表虽有变化,但内心依旧坚守不变。
"松菊对主人,亦自清而腴"一句,通过松树与菊花的形象比喻主人品格高洁且充满生机。"门外无车马,室中但琴书"则是主人生活简朴、宁静的写照。
"青鞋时出游,不用藜杖扶",诗人偶尔外出游走,不需要倚靠任何东西,这种自在轻松反映了其内心世界。"翛然万物表,意得乐有馀",则是对周遭事物的观察与感受,内心充满了喜悦和余裕。
最后"乃知上要津,不若还幽居",诗人通过这次送别之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隐逸生活的美好,不如归隐山林,过一种超然世外的清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