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酪调羹尊汉使,毡堂举酒见阏氏
出处:《送吕冲之司谏使北》
宋 · 梅尧臣
虏人多窃朝廷礼,译者交传应对辞。
羊酪调羹尊汉使,毡堂举酒见阏氏。
曚曚白日穿云出,漭漭黄沙作雾吹。
知去燕京几千里,胡笳乱动月明时。
羊酪调羹尊汉使,毡堂举酒见阏氏。
曚曚白日穿云出,漭漭黄沙作雾吹。
知去燕京几千里,胡笳乱动月明时。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虏人:指敌对民族的人。朝廷:指当时的中央政权。
礼:礼仪。
译者:翻译人员。
应对辞:外交应答的话语。
羊酪:羊奶制成的食品。
尊:尊敬。
汉使:汉朝的使者。
阏氏:古代匈奴等游牧民族的王后或高级女性首领。
曚曚:形容天色阴暗不明。
漭漭:形容广阔无垠。
黄沙:沙漠中的沙子。
雾吹:像雾一样吹散。
燕京:古代地名,这里指中原地区。
胡笳:一种来自北方的管乐器。
明时:明亮的时候,指月光下。
翻译
敌虏之人常偷取朝廷的礼仪,使者们互相传递应对的话语。他们用羊奶酪调制汤羹以尊敬汉使,毡帐中举杯敬酒迎接阏氏。
昏暗的白天穿透云层显现,广阔的黄沙卷起如雾的尘埃。
我知道离燕京有几千里的路程,只有在月光下胡笳声杂乱响起的时候才感觉得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吕冲之司谏使北》,描绘了吕冲之出使北方虏地的情景。首句“虏人多窃朝廷礼”暗示了边疆民族对中原文化的仰慕和模仿,同时也揭示了使者任务的复杂性。次句“译者交传应对辞”则展现了使者与异族沟通的场景,翻译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羊酪调羹尊汉使”写出了当地人为表示尊重,用羊乳调制的饮食款待汉使,体现了边地人民的习俗和外交礼仪。接下来两句“毡堂举酒见阏氏”描绘了使者在毡帐中与匈奴贵族女性领袖相见的场面,气氛庄重而神秘。
“曚曚白日穿云出,漭漭黄沙作雾吹”通过自然景象,渲染了边塞的辽阔与荒凉,烘托出使者的孤独与艰辛。最后一句“胡笳乱动月明时”以胡笳声在月夜中的回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行程的关切以及对边关生活的想象,余音袅袅,引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细节描绘和象征手法,展现了使者出使北地的艰辛与文化交融的微妙,既有壮志豪情,又含人文关怀,是一首富有历史感和情感深度的送别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