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脚倦远涉,局蹐西南隅
出处:《乘桴亭》
宋 · 郭印
孔子道不行,时君目腐儒。
乱邦难置足,遂欲九夷居。
更作乘桴语,与此意何殊。
一木异舟楫,波涛宁可踰。
愤世有激尔,盖用警聋愚。
季路犹未达,而况他人与。
我生亦不辰,兵戈溷中区。
两脚倦远涉,局蹐西南隅。
临深每慨叹,长江良起予。
兴发撑小艇,郁堙聊一舒。
乱邦难置足,遂欲九夷居。
更作乘桴语,与此意何殊。
一木异舟楫,波涛宁可踰。
愤世有激尔,盖用警聋愚。
季路犹未达,而况他人与。
我生亦不辰,兵戈溷中区。
两脚倦远涉,局蹐西南隅。
临深每慨叹,长江良起予。
兴发撑小艇,郁堙聊一舒。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道不行:孔子的主张未能推行。目腐儒:目光短浅,只看重儒家。
乱邦:混乱的国家。
九夷居:边远的九夷之地。
乘桴语:乘桴漂流的思想。
波涛宁可踰:面对波涛,难以跨越。
激尔:深深的刺激。
警聋愚:唤醒麻木无知的人们。
季路犹未达:子路尚且不能理解。
兵戈溷中区:身处战乱之中。
西南隅:西南的角落。
长江良起予:长江激发了我内心的情感。
兴发撑小艇:兴起时,撑着小舟。
郁堙聊一舒:借此暂时舒缓心情。
翻译
孔子的主张未能推行,当时的君主目光短浅,只看重儒家在混乱的国家难以立足,于是他想隐居到边远的九夷之地
他提出乘桴漂流的思想,这与他的意愿有何不同呢
如同一根木头和一艘船,面对汹涌波涛,怎能轻易跨越
他对世事的愤慨源于深深的刺激,这是用来唤醒麻木无知的人们的
连子路这样的忠诚者尚且不能理解,更何况其他人
我的一生也不幸,身处战乱之中
长途跋涉让我疲惫,只能局促在西南的角落
每当面临深渊,我总会感慨万分,长江激发了我内心的情感
兴起时,我会撑着小舟,借此暂时舒缓心情
鉴赏
这首宋诗《乘桴亭》是郭印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孔子之道在乱世中难以推行的感慨。首句“孔子道不行”直接点出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当时社会的困境,接着描述孔子因时局动荡而选择远离中原,寓居九夷,这与“乘桴语”相呼应。诗人认为,即使像孔子那样提出乘桴浮海的设想,也只是对现实的无奈和警示,用来唤醒那些昏庸之人。
诗人感叹自己生不逢时,身处战乱之中,只能在西南一隅艰难求生,对社会的混乱深感忧虑。“临深每慨叹,长江良起予”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最后,诗人借乘小艇出游,暂且排解心中的郁积,寻求片刻的解脱。
整首诗通过历史人物孔子的典故,寓言式地反映了诗人对时代的批判和自我情感的抒发,体现了宋代理学士大夫在乱世中的理想追求与现实困境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