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去自去耳,吾何驶而追全文

去自去耳,吾何驶而追

宋 · 苏轼
白鹤声可怜,红鹤声可恶。
白鹤招不来,红鹤挥不去。
长松受秽死,乃以红鹤故。
北山道人曰:美者自美,吾何为而喜?恶者自恶,吾何为而怒?去自去耳,吾何驶而追?来自来耳,吾何妨而拒?吾岂厌喧而求静,吾岂好丹而非素?汝谓松死,吾无依焉,吾方舍阴而坐露。

拼音版原文

báishēngliánhóngshēngè

báizhāoláihónghuī

chángsōngshòuhuìnǎihóng

běishāndàorényuēwèiér

èzhěèwèiér

ěrshǐérzhuī

láiláiěrfángér

yànxuānérqiújìng
hǎodānérfēi

wèisōngyān

fāngshèyīnérzuò

注释

可怜:惹人怜爱。
可恶:令人讨厌。
招不来:无法招引。
挥不去:难以驱赶。
受秽死:因污染而枯死。
北山道人:隐居在北山的道士。
美者自美:美好的事物自然美好。
吾何为而喜:我为何要为此欢喜。
恶者自恶:丑陋的事物自然丑陋。
吾何为而怒:我又为何要因此愤怒。
去自去:让它去就是了。
吾何驶而追:我何必追赶。
来自来:让它们来就是了。
吾何妨而拒:我何必拒绝。
厌喧:厌烦喧嚣。
求静:追求宁静。
好丹而非素:偏好红色而非其他颜色。
无依:没有依靠。
舍阴:离开阴凉。
坐露:坐在露水里。

翻译

白鹤的叫声真惹人怜爱,红鹤的叫声却令人讨厌。
白鹤无法招引,红鹤又难以驱赶。
高大的松树因受污染而枯死,全是因为红鹤的缘故。
北山的道士说:美好的事物自然美好,我为何要为此欢喜呢?
丑陋的事物自然丑陋,我又为何要因此愤怒?让它去就是了,我何必追赶?
让它们来就是了,我何必拒绝?
我难道因为厌烦喧嚣而追求宁静,我难道偏好红色而非其他颜色吗?
你说松树因红鹤而死,我没有依靠,我正准备离开阴凉坐在露水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观感与哲思。开篇“白鹤声可怜,红鹤声可恶”两句,通过对比白鹤和红鹤的声音,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倾向,白鹤的叫声令人感到悲凉,而红鹤则让人生厌。接下来的“白鹤招不来,红鹤挥不去”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难以企及和对烦恼事物难以摆脱的无奈。

然后,“长松受秽死,乃以红鹤故”一句,将自然界的变化(长松之死)归咎于不受欢迎的事物(红鹤),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失望和无力感。这也暗示着诗人可能面临的人生困境和情感挫折。

北山道人的话语,从“美者自美,吾何为而喜?”到“吾岂厌喧而求静,吾岂好丹而非素?”一段,是对世间万象的超然态度。诗人似乎在说,无论是美好还是恶劣,都不必过分介意,因为一切皆有其自性,不需由个人情感所左右。这也反映出诗人的一种超脱和达观。

最后,“汝谓松死,吾无依焉,吾方舍阴而坐露”则表明了诗人面对失去依托的现实(松树之死),选择了放弃舒适的隐蔽(舍阴)而勇敢地面对自然(坐露)。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一种顺应,更是一种精神状态的写照。

整首诗通过对白鹤和红鹤的描绘,以及北山道人的话语,展现了苏轼内心的宁静与豁达。他既不为美好之事而喜悦,也不为恶劣之物而生怒,而是选择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顺应自然,保持内心的平和。这首诗也体现了宋代文学中“藏露”的审美观念,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寄寓个人情感和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