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客闻应羡,山僧见亦狂
出处:《游春十二首 其十二》
唐 · 姚合
晓脱青衫出,闲行气味长。
一瓶春酒色,数顷野花香。
朝客闻应羡,山僧见亦狂。
不将僮仆去,恐为损风光。
一瓶春酒色,数顷野花香。
朝客闻应羡,山僧见亦狂。
不将僮仆去,恐为损风光。
注释
晓:清晨。脱:卸下。
青衫:青色衣衫。
闲行:悠闲漫步。
气味长:气息悠长。
一瓶:一壶。
春酒:春天的酒。
色:色泽。
数顷:大片。
野花香:野花的香气。
朝客:朝廷官员。
闻:听说。
应:定会。
羡:羡慕。
山僧:山中的僧人。
见:见到。
亦:也。
狂:疯狂。
不将:不愿带着。
僮仆:仆从。
去:前往。
恐:怕。
损:破坏。
风光:美景。
翻译
清晨卸下青色衣衫出门,悠闲漫步气息悠长。提着一瓶春酒色泽诱人,四周是大片野花的芬芳。
朝廷官员听说定会羡慕,山中僧人见到也会疯狂。
我不愿带着仆从前往,怕他们破坏了这美景。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游乐景象的诗句,充满了闲适和自在的情趣。诗人穿着一件青色的衣衫,悠然出行,尽情享受着长久以来未有的事物美味与气息。一瓶春天酿造的美酒,其色泽鲜明,似乎能让人忘却一切烦恼。而数顷之间野花竞相开放,每一朵都散发出迷人的香气。
诗中“朝客闻应羡”表达了别人听闻这样的境遇都会感到羡慕,“山僧见亦狂”则描绘了一位生活在山中的僧侣看到这些景象也会变得狂喜。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由自在精神状态的向往。
最后两句“不将僮仆去,恐为损风光”表达了诗人不愿意带着杂役随从,以免破坏这份美好的氛围和心情。这里体现出了诗人对于纯粹、不受干扰的生活态度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游乐图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自由和美好事物独特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