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宿昔□□□未就,他时血碧尚难平全文

宿昔□□□未就,他时血碧尚难平

出处:《早去
宋 · 刘克庄
早去天知无宦情,急攻人惎有虚名。
老而能学□□少,耄不加刑黜典轻。
宿昔□□□未就,他时血碧尚难平
吾书岂必行今世,千□□□泣蒯生。

拼音版原文

zǎotiānzhīhuànqínggōngrényǒumíng

lǎoérnéngxué□□shǎomàojiāxíngchùdiǎnqīng

宿□□□wèijiùshíxuèshàngnánpíng

shūxíngjīnshìqiān□□□kuǎishēng

注释

早:早早。
宦情:做官的心意。
急攻:急于追求。
惎:猜疑。
能学:还能学习。
少:难得。
耄:老年。
加刑:加重惩罚。
黜典:贬黜。
宿昔:长久以来。
未就:愿望未实现。
血碧:血债。
难平:难以平息。
书:著作。
岂必:不一定。
行:流传。
今世:当下。
蒯生:蒯通,战国时策士,以智谋著称。

翻译

早早离去,天知我并无做官的心意,急于追求名声却让人怀疑
年老还能学习,算是难得,即使到了老年,也不会加重惩罚或贬黜
长久以来的愿望还未实现,将来若血债未偿,心中愤恨难以平息
我的著作不一定能在当下流传,但愿像蒯通那样,千年之后仍有人为我哭泣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的态度,以及对待学习和知识的重要性。开篇"早去天知无宦情,急攻人惎有虚名"两句,诗人指出那些早早离世的人,其天赋之才未被世人所知,而那些急于求取功名之人,却往往只留下空虚的名字。这既是对现实的批判,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真才华与浮名的区分。

接着"老而能学□□少,耄不加刑黜典轻"两句,表明即使年事已高,但仍然能够学习新知识,不因年迈而被世俗所弃。这体现了诗人对于终身学习的重视,以及对待法律和社会规范时的宽容态度。

"宿昔□□□未就, 他时血碧尚难平"两句中,“宿昔”指过去的往事,这里可能是指历史上某些未了之事或冲突,诗人感叹这些事情直到现在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仍然是心中的痛。

最后"吾书岂必行今世,千□□□泣蒯生"两句中,“吾书”可能指的是诗人的作品或所学的知识。这里诗人自问,自己的著作是否一定能够流传于当代?“千岁草木泣蒯生”则是形容自然界对于生命消逝的哀伤,这里可能暗喻诗人对自己作品命运的担忧,以及对于生命易逝的感慨。

总体而言,这首诗深含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知识、时间和生命价值的沉思。